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長城上刻名字,,黑名單應發(fā)威
“愛我中華,修我長城”,,這是一句由本報發(fā)起,響徹了30多年的口號。作為舉世聞名的世界文化遺產,,不光是中華兒女,,就是國際友人也對長城有著一份敬畏和愛護,。所以這也就是為什么去年10月,,美國NBA明星布朗在長城上用粉筆寫下名字還曬出照片,,會引發(fā)眾怒,,最后以道歉收場。
可就在不久前,,一對母女居然不顧勸阻執(zhí)意在長城上刻字。其情形被圍觀群眾曝光在網上,,也引發(fā)了媒體的關注,。據9日本報報道,當時有市民拍下了這對母女正在刻字的照片:母女倆都穿著黃色的塑料雨衣,,母親利用雨衣遮擋住正在刻字的女兒,。據拍下照片的市民說,發(fā)現(xiàn)母女倆的行為后,,很多游人上前制止,。但這位母親非但不顧勸阻,還用身體護住女兒,,幫助女兒把字刻完,。這位市民留意了一下,發(fā)現(xiàn)她們把長城當成了“許愿墻”,,女兒用鑰匙把自己理想大學的校名刻了上去,。這條微博引來眾多的關注和轉發(fā),很多網友氣憤地說:“有什么樣的家長就有什么樣的孩子,!”“這么渣的素質上了大學又怎樣,!”
網友們還是心存善意,并沒有曝光那位女兒的“理想大學”究竟是哪所,,所以也沒法提請相關院校予以關注,。但是,隨之而來的批評確實很到位,,在長城上刻下的不是名字,,而是恥辱。這么渣的素質,,上了大學又怎樣,?無非增加一個不夠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罷了。
幾十年來,,在長城上刻下“恥辱”的人有不少,。幾十年前,對長城的保護意識還是比較淡漠的時期,,就已經有人把名字刻在長城的磚上,。后來,“到此一游”的人越來越多,,而且在去年的一個媒體隨機統(tǒng)計中,,發(fā)現(xiàn)不僅有中文,,韓文、日文,、英文,、俄文的刻寫均有出現(xiàn),更有人不僅寫名字還留下了BP機號碼,,把長城城墻當成了貼小廣告的布告欄,。終于,在2003年8月,,《北京市長城保護管理辦法》正式頒布施行,。其中明確規(guī)定,嚴禁刻畫,、涂污,、損壞長城。出現(xiàn)以上違規(guī)行為的,,由文物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并可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罰款。時至今日,,這個罰款額度對于有些人來說,,成了“毛毛雨”。而且,,萬里長城萬里長,,文物行政主管部門人力、物力都有限,,不可能一寸一寸地實時對長城的每一面墻,、每一塊磚進行監(jiān)控。這些因素使得管理辦法的落實大打折扣,,也讓一些素質低下的人有恃無恐,。
比如在去年媒體就曾經曝光過一對情侶,就在八達嶺長城“禁止刻畫”的警示牌旁邊掏出鑰匙來刻字,,旁邊的游人也曾經發(fā)聲制止,,但這對情侶和前述母女一樣,對此置若罔聞,,也并不擔心自己的行徑被曝光到網絡上,。這些刻寫的字跡,也許對于當事人來說是一個美好期許,,是一份“與天地同日月”的見證,。但實際上,這些東西從根本上,是對自己的羞辱,、對文化的踐踏,、對歷史的無知和對公共道德的挑戰(zhàn)。
好在,,國家旅游局2015年已經拿出了針對游客不文明行為的“黑名單”制度,,而且還下發(fā)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旅游行業(yè)文明旅游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各地要組織,、開展旅游不文明行為“隨手拍”活動,,將案例、照片,、視頻等在媒體上集中曝光,形成聲討旅游不文明行為的濃厚氛圍?,F(xiàn)在,,此類“隨手拍”不可謂不多,曝光后聲討的氛圍不可謂不濃厚,,下一步,,就看“黑名單”如何發(fā)威,如何懲惡揚善,,成為文明的守護使者了,。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長城 名字 黑名單 發(fā)威 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