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訊息訊息
名人逸事:一代大師齊白石賣印賣畫
原標題:齊白石賣印賣畫
齊白石有許多逸事,,關(guān)于他的賣畫賣印賣書與當時市場買賣的關(guān)系,一直為人津津樂道。其中,最有故事的是上海小開朱屺瞻和四川軍閥王瓚緒,他們均在故事中扮演了主角,。
山水十二屏之綠天野屋
“知己有恩”的朱屺瞻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朱屺瞻與齊白石的最早交集是在1929年。當時朱是家境富裕的上海小開,他先看到了齊白石的山水畫,;其后在老朋友徐悲鴻的畫展中看到了鈐有“心游大荒”的一方印章,沖刀生辣,,酣暢淋漓,。即請徐悲鴻了解齊白石情況。并通過上海榮寶齋依齊氏潤格訂了印章,,亦為“心游大荒”,。其時朱屺曕38歲,而齊白石67歲,,兩人相差近30年,,可謂真正的忘年交,。其后朱屺瞻不斷向齊白石訂印,十年間已得四十多方,,齊白石欣然為其作梅花圖,,并有題識可以為證:
“屺瞻先生既索余畫梅花草堂,并題詩句,。又索刻石先后約四十印,,今又索畫此墨梅小幅。公之嗜痂可謂有癖矣,。當此時代,,如公之風雅,欲再得未必能有,,因序前事,,以記知己之恩,神交之善,,非為多言也”,。
其后朱公子收齊白石印積累漸多,遂冠曰“六十白石印富翁”,,于1944年以此文字求刻,。齊白石有邊款刻“屺瞻仁兄最知予刻印,予曾自刻‘知己有恩’印,,先生不出白石知己第五人”,。齊白石篆刻在民國當代不屬正宗印風,與趙之謙吳昌碩黃牧甫王福庵相比,,市場也不算好,。朱屺瞻作為小近三十歲的后輩,卻慧眼獨具,,只收齊印,,堅持不懈數(shù)十年向齊翁訂件,且一直未曾謀面而只是信函往還,,當年曾令齊十分感動并大嘆知己了,。而且,傳世并有齊白石繪“梅花草堂圖”山水畫軸和齊氏題“梅花草堂”匾額,,足見其間信函交游之密切和作為齊白石篆刻知己的核心地位所在,。
但在知己之前,我們忽然看到有一紙齊白石給榮寶齋的便箋:
“榮寶齋鑒:承送來上海朱君之印石四方,,伊之原條,。寫明需刊朱文者三方,而且方方需刻邊跋并上款,。朱君雖然知我之刻,,不要以知己壓人,。余年八十一矣,如此朋友可不要,。不能照刻,,謹送還。九九翁白石字,,二月廿二?!?/p>
依學者們推算,,這是他在1941年寫的。比前述“知己有恩”早了三年,。字里行間,,流露出對朱做派的極其不快和不滿。猜想朱屺瞻發(fā)出的訂單應該是一如既往的正常行為,;但僅僅是要求復雜些比如刻邊款和上款或朱文,,不至于到了連朋友都不要做以及“壓人”云云?;蛟S是因為之前有欠潤未付之事或經(jīng)濟交易方面的信用出了問題,,齊白石才會如此大動肝火。三年以后,,舊賬已了,,新單紛至,于是不再提“壓人”,。朋友又要了,,知己又是有恩了。八九十歲老人,,陰晴飄忽不定,,喜怒皆自由己。仔細想來,,甚是令人發(fā)噱,。
違背契約精神
王纘緒“不成君子”
另一位主角,是四川軍閥王纘緒,。曾由師長軍長到任集團軍司令,,后當?shù)剿拇ㄊ≌飨T?931年左右,,王纘緒不斷托人請白石刻印,,并一再盛邀白石入蜀一游,還贈其待女一名“磨墨理紙”,,言明入蜀僅憑刻印即可掙豐厚潤資,。感恩不已的齊白石還有《夢游重慶》詩:“百尺紅素倦紅鱗,,一諾應酬知己恩。昨夜夢中偏識道,,布衣長揖見將軍,。”又有序云:“王君治圓(纘緒)與余不相識,,以書招游重慶,,余諾之,忽因時變,,未往,。遂為萬里神交。強自食言前約,,故夢里獨見荊州,。”
不相識而見招,,未往又夢中“識荊”,,還有百尺紅素的美女新侍(名淑華,侍居北京一年多,,后還鄉(xiāng)),,這王纘緒雖身為大官也的確夠朋友。次年齊白石還畫《山水十二屏》遙寄,,又次年命兒子齊良琨入川為王纘緒攜去手拓印譜四冊,。直到1936年,齊白石終于應邀帶著寶珠和二幼子入川,,刻印作畫,,不亦樂乎。而王纘緒原約3000洋,,卻只給了400元,。《蜀游雜記》自謂:“半年光陰,,曾許贈之3000元不與,,可謂不成君子矣!”自川返京,,再也不提及王纘緒了,。五年后,齊白石仍然氣憤難平,,又在原《蜀游雜記》末頁再題曰:“翻閱此日記簿,,始愧虛走四川一回。無詩無畫,恐后人見之笑倒也,。故記數(shù)字,,后知翁者,翁必有不樂之事,,興趣毫無以至此”,。
一代大師齊白石亦有此窘境耶?中國本是個人情社會,,全憑口諾,,缺少契約精神。王纘緒對齊白石素未謀面而趨之若鶩,,本來是個討人喜歡的角色,;但正是因為承諾3000洋而不兌現(xiàn),又讓老人滯川半年,,想必寫刻筆墨應復不少,又在四川王司令王主席的地盤上,,無法擺脫,,又說不出口。于是“神交”“知己恩”遂變?yōu)椤安怀删印蹦酥两^交,。這半年光景,,生悶氣生得的確有點大了。
朱屺瞻亦是如此,,幾十年如一日追捧在當時并不走紅的齊白石篆刻,,錢也花了大把。但就是因為拖欠酬金未付,,或要求刻上款邊跋而未能按例加潤,,即使收印76方之多,在齊白石刻印訂戶中數(shù)大端第一,;但因為沒按規(guī)矩辦事,,“知己有恩”變成了“壓人”,連朋友都不要了,。如果不是朱屺瞻賠小心迅速扭轉(zhuǎn)形勢,,齊老爺子的氣必會一直生下去。
規(guī)矩,,契約,,齊白石當然喜歡錢,但他的喜怒由心,,本質(zhì)上看他還是個老實人,,是個農(nóng)民,是個民間藝人。他非常信奉契約精神和規(guī)矩,,認死理,,講妥的事不因人情泛濫而“變通”和妥協(xié)。也許是因為這樣的啞巴虧吃多了,,所以他的潤例也特別苛刻和“財迷相”:“……白求及短減潤金,、賒欠、退換,、交換,,諸君從此諒之,不必見面,,恐觸惡急,。余不求人介紹,有必欲介紹者,,勿望酬謝……無論何人,,潤金先收?!保ā顿u畫及篆刻規(guī)例》),。
如果不了解朱屺瞻、王纘緒的故事,,只是讀這樣的文字,,肯定覺得齊老爺子太過分了。但是現(xiàn)在,,在字里行間,,我讀到的是一個老實本分迂腐固執(zhí)以書畫篆刻為業(yè)做人,又遇到機巧狡詐的社會大環(huán)境時的自保之舉,。其實反過來想想,,今天書畫界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齊白石的《山水十二條屏》,,目前存世有兩組,。為王瓚緒創(chuàng)作的一組現(xiàn)藏于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之中。王纘緒擔任四川省博物館館長期間,,將這組畫捐贈給了當時的西南博物院(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前身),。
《山水十二條屏》,紙本設色,,縱138厘米,、橫62厘米,共12條,,是齊白石衰年變法之后的經(jīng)典佳作,。此套條屏自署標題的共有七幅,,即《清風萬里》《岱廟圖》《借山吟館圖》《綠天野屋》《荷亭清暑》《一白高天下》《雨后云山》。未署標題的有五幅,,根據(jù)題跋,、內(nèi)容可命名為《斜陽水渚》《飛鳥暮歸》《月圓石壽》《木葉泉聲》和《夢游渝城》。
《綠天野屋》以水墨寫綠蕉叢中野屋景色,。這是十二條屏中僅有的兩幅純水墨而不施色的作品之一,。遠處的山用傳統(tǒng)較為中規(guī)中矩的皴法和點苔,但蕉葉卻用了白描的手法細細繪出,,虛實結(jié)合,,是白石老人的創(chuàng)新之舉。(陳振濂)
編輯:楊嵐
關(guān)鍵詞:齊白石 名人逸事 齊白石賣印賣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