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大學生踹四歲小孩 輿論批判也當有度
近日,大連宋女士4歲女兒在飯店就餐遭女大學生“腳踹”一事鬧得沸沸揚揚,,事情的發(fā)展完全超出了雙方當事人的想象,。
如果沒有被曝光,,這起事件不過是一個普通的社會糾紛,,因為無法忍受鄰桌一個四歲女童的吵鬧,,新聞中的女大學生便踹向女童,,繼而引發(fā)雙方的沖突,。接著勸架的服務員也被裹挾進沖突之中,場面一度失控,。
在中國的社會化環(huán)境中,,一般情況下,大部分人是采取隱忍的態(tài)度,,但這次卻是以這種極端的方式回應,,顯然是過度的,也超出了一般人的承受預期,。
可以對行為表示理解,,但無論如何,一個成年人用暴力的方式對待一個四歲的孩子,,不管出于什么理由,,都是無法成立,更是無法說服公眾的,。
而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的母親情緒失控,,乃至大打出手,,也同樣出于把保護孩子的本能。在新聞不斷的“反轉”過程中,,孩子的母親和女大學生也達成和解,,但輿論的拉扯卻遠遠沒有結束。
盡管當事人不再追究,,但是網(wǎng)上的輿論卻呈現(xiàn)出兩極分化,,有人認為女大學生不應該客氣,“熊孩子”之所以大行其道,,絕大部分原因就是中國的父母缺乏管教,,真正該反思的是那些父母,社會沒有義務替你教育孩子,。
而女大學生也用了兩天時間來回答她究竟對那個孩子做了什么,,遭受的謾罵和攻擊一點也不比孩子的父母少,。我們常說公德和私德要有一個界限,無論是孩子的父母還是情緒失控的女大學生,,還是圍觀的路人甲,,都沒有恪守一個社會公民的責任。
他們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會對公共場合造成影響,,孩子的父母沒有意識到吵鬧的孩子影響了他人,憤怒的女大學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傷害了孩子,。于是才產(chǎn)生了沖突,,而網(wǎng)上一片謾罵之聲的網(wǎng)友們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情緒表達也已經(jīng)危害到了別人,。
沒有一滴雨會認為自己造成了洪災,。當一個惡行的鏈條足夠漫長,長到處在這個鏈條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人都看不到這個鏈條的全貌時,,這個鏈條上的每一個人似乎都有理由覺得自己無辜,。
縱容熊孩子的父母,與沉默容忍被騷擾的路人,,其實是一體兩面,,不認為自己對于公共道德負有責任。事已至此,,是非曲直已不再重要,,之所以能讓網(wǎng)友如此憤怒,相比更多的是有代入感吧,。在這件事中,,雙方誰都不是無辜者,對一個四歲的孩子施加暴力,,這不是輿論該有的態(tài)度,。
相信同情女大學生的網(wǎng)友在現(xiàn)實中并不會對一個四歲的孩子采取暴力行為,也相信同情孩子父母的網(wǎng)友在現(xiàn)實中也不會是毫無家教的“熊家長”,。無論是攻擊女大學生還是孩子的父母,,對任何一方進行簡單的人身攻擊和網(wǎng)絡暴力都不可取,且不負責任,。
過多放大個案的意義,,本身就無意義,過度地宣泄情緒,,也會讓輿論失衡,。女大學生飛踹四歲小孩,大家先別急著批判,,與其將口水和時間浪費在互相問候?qū)Ψ接H屬上,,倒不如審視當下那些被遺忘的秩序和公德,。
社會是多元的,不同群體的和平相處才是成熟的社會,,在不損害自身利益的同時,,給予其他群體適當?shù)陌荩@才是個案的意義,。讓縱容熊孩子的父母不再縱容,,讓沉默容忍被騷擾的路人不再沉默,這才是包容的社會,。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孩子 大學生 四歲 輿論 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