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讓“特長”回歸愛好而非升學籌碼
5月20日,、21日,北京市各區(qū)將迎來“小升初”特長生的測試,。一些培訓機構抓住這最后幾天的“商機”招財,,9天短訓班收費竟然達到1.5萬元。很多家長私人訂制的所謂“特長沖刺”計劃,,一般都是四五百元一個學時起步,,價格之高,令人瞠目結舌,。(5月12日《北京青年報》)
功利性地培養(yǎng)孩子的特長,,使之成為升學的籌碼,這違背了兒童的成長規(guī)律及教育規(guī)律——此類問題已是老生常談,。為此,,北京市今年特長生招生比例進一步壓縮,未來還可能取消特長生招生,。但在那之前,,“小升初特長生測試短訓班9天收費竟達1.5萬”的新聞,再次折射了“特長生”家長的功利心態(tài),,正是這樣的心態(tài)助長了社會培訓機構高收費,、亂收費的現象出現。
在法國著名教育家盧梭看來,,兒童擁有與生俱來的坦率,、理解、好奇,、自發(fā)的能力,,就像一株野生植物,,它的生長是有機的和自然的。兩個多世紀以來,,盧梭的教育觀點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接受,。但在“小升初”特長生的培養(yǎng)體制下,這樣的觀點卻難以被實踐——孩子學習音樂,、繪畫等技能是為了升學,、為了前途,為此,,家長不惜投入大量時間,、甚至花重金來督促孩子學習。為了培養(yǎng)所謂的“特長”,,愛好已然成為負擔,,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還談何興趣與愉悅,,談何自發(fā)與自然,?
而“為小升初特長生測試,9天短訓班花費1.5萬”更是家長的功利心態(tài),、孩子的痛苦負擔的集中體現,。9天花費1.5萬元,不僅家長要在物質上作出不小犧牲,,孩子也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害怕辜負家長的期望與付出,,那份焦慮與緊張可想而知。然而,,短期內這么高的收費,,僅是因為“不同學校對于同一特長項目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專門給孩子做特長培訓的學校和老師據說在這方面掌握的信息多一些”,,這樣的課程真的能為提高孩子的藝術技能,、加強孩子的藝術修養(yǎng)起到很大作用嗎?孩子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習,,得到的究竟是能長期從中獲益的能力與體悟,,還是僅能應付這一次考試的技巧呢?
不管是唱歌,、樂器還是繪畫,,藝術的本質都應是追求美、追求純粹,,它對人的一生都能起到慰藉與啟迪的作用,。在為孩子培養(yǎng)“特長”方面,應充分考慮孩子的興趣,、天賦以及追求,。將藝術特長作為升學的籌碼,,投入大量金錢,并因此給孩子施加重壓,,如此,,不但違背了藝術教育的初衷,還有可能褻瀆藝術在孩子心中的重量,,讓孩子對學習藝術技能失去自發(fā)的興趣,,喪失追求藝術的本心。
與其在短期內大量投入,,讓孩子培養(yǎng)一個所謂的“特長”,,不如讓“特長”回歸“愛好”,讓孩子憑借純真的好奇,,好好領會藝術的美麗,、掌握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讓對美的追求成為孩子一生而不是一時的課題,。這不僅需要教育部門對特長生招生名額進行進一步限制,降低特長生招生的功利性,,更需要家長擺正心態(tài),,將眼光放長遠些。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特長 孩子 升學 藝術 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