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精神病院護士的日常:不生氣不還手 還要哄病人
[他們的堅守]
付出了真心 病患也會以真心相待
對自己的職業(yè),李明軍說,,一般別人問他的工作單位,他會說得比較模糊,。“只說在精神科上班,,否則別人會用異樣的眼光看我”,。但是,,在李明軍眼中,精神病人比其他普通病人更需要護士來陪護,。
李明軍稱,,在與一些精神分裂患者的接觸中,他發(fā)現(xiàn)這些人心里承受著巨大的痛苦,,常有不安全感,不少患者已經(jīng)被親友放棄,,甚至鄰里更是避之不及,;而發(fā)病時,更需要醫(yī)護人員的安慰和陪護,。每次,,他護理的病人離開時,總會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在這個時候,,他的心里最知足,覺得他所受的委屈是值得的,?!拔視f,在這個醫(yī)院,,下次不想再見到你,!”他開玩笑說。
20歲的郭夢潔,,去年從新鄉(xiāng)醫(yī)學院護理專業(yè)畢業(yè),。今年4月,她通過招聘進入該醫(yī)院,。對于這名剛走出大學校門的女孩來說,,一工作就接觸精神病人,她也非常不適應,?!皠傞_始,一個女孩子很害怕,,每次總得老師帶,;但接觸時間長了,覺得患者也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她坦言,,這個崗位讓她學會了護理行業(yè)所需要的耐心與和善,精神病患者并不可怕,,你付出了真心,,他們也會以真心相待,。只要讓病人感受到自己的愛,即使在病情發(fā)作狀態(tài),,對方也可能以真心回報,,會聽你的話,更加克制一些,。對自己的職業(yè),,她表示,在精神病醫(yī)院當護士,,并不覺得難以啟齒,,煩而覺得更驕傲和有價值。
[記者經(jīng)歷]
進入病區(qū)后,,兩名病人突然動起了手
5月10日下午2點半,,大河報文字、攝影記者與女實習生,,跟著張俊峰回到七病區(qū)病房時,,一群患者迅速圍過來,其中一名20多歲的患者從我們身后快速跟了上來,,靠近女實習生,。這時,另一名個頭約一米八的患者突然揮動拳頭,,朝靠近女實習生的患者胸口一重拳,,口里大喊著“你干啥哩,誰讓你去碰人家”,。我們剛一扭頭,,只見被打的患者很不服氣,準備上前動手,,兩名男護士迅速沖了上去將二人拉開,,進行安撫,這才平息了一場沖突,。
而這一切,,發(fā)生在記者背后半米范圍內??紤]到女實習生的安全,,張俊峰讓其在一名護士陪同下暫時離開病房。張俊峰介紹,,這樣的情況,,對護士而言早已習以為常,幾乎每天都會發(fā)生,,因此,,護士上班的壓力很大,。
在病房里,除了幾道落鎖的鐵門,,唯一控制病人的工具就是約束繩,。
張俊峰說,這兩名患者都剛入院不久,,患的是精神分裂癥,。被約束在這兒,是因為查房時,,發(fā)現(xiàn)他情緒出現(xiàn)異常,,總去招惹別的病人,還亂闖亂砸,。當時,四名醫(yī)護人員合力,,才把他的手綁好,,并進行了相應的鎮(zhèn)靜、安撫措施,。即使大家有所提防,,但受傷也是在所難免。
[記者手記]
病人“保姆”也同樣需要關愛與理解
采訪結束,,很多人問我,,進入精神病院感覺如何?會不會感到害怕,?說實話,,剛進醫(yī)院,看到重重上鎖的鐵門,,走進封閉的病區(qū),,100多個精神病人的目光盯著自己。走路時,,四五個患者一言不發(fā),,緊緊跟在身后,脊梁骨不免有點發(fā)冷,。
但是,,面對這樣一個群體,這群護士在此崗位上一干就是10多年,,面對患者的各種發(fā)病行為,,他們罵不還口,打不還手,,反而還要更加耐心,、體貼地付出一片真心“哄”著病人,。
該病區(qū)護士長張俊峰說,當自己受委屈時,,想到病人日常所承受的痛苦與壓力,,而護士所受的委屈也就不值一提了。誠然,,精神病人需要社會的尊重和理解,,病人的“保姆”也需要我們的關愛與理解。5月12日,,我們一起為他們點贊,,為這群白衣天使點贊。
編輯:梁霄
關鍵詞:精神病院 護士 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