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浮躁功利的社會需要更多嚴肅深度閱讀
據(jù)陜西西安部分高校的借閱數(shù)據(jù)顯示,,除專業(yè)書籍外,,文學類,、哲學類圖書的借閱率最高,,超過六成大學生讀過四大名著,,但完全讀完原著的不超過三成,,多以影視作品和簡本替代,。(5月8日《人民日報》)
大學,,擁有讀書的最好時光,,環(huán)境相對獨立,,生活單純,擁有大量的讀書資源和可支配時間,,然而大學生讀完中國四大名著的不超過三成,,還多以影視作品和簡本替代。大學尚且如此,,那大學之外的其他社會閱讀狀況呢,?想到這些,不禁感嘆:當今社會,,人心太過功利和浮躁,。
當前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使人人都缺少安全感,,所以幾乎每個人都在不停地焦慮和奔走,,問及讀書,便被諸如“太忙了”“沒時間”“沒精力”等借口敷衍,,時間就是生命,,而如今人們熱衷于將時間用在快速瀏覽和刷朋友圈上,卻難得有空閑時間手握一卷詩書,,慢慢品讀,,閱讀都是奢侈,,更別談嚴肅和深度。
記得我上高中時,,那時候特別渴望閱讀,,但那時確實是課業(yè)繁重,每周僅有一節(jié)課是課外閱讀,,可是因為時間有限,,我們只能拿些類似《青年文摘》之類的雜志看。平時偶爾從朋友手里借一本名著,,愛不釋手,,課堂沒有時間也不敢看,便等到放學,,拿個小手電筒鉆被窩偷偷地看?,F(xiàn)在回想起那時趴在被窩里,如饑似渴讀書至深夜的樣子,,覺得真是可愛,。后來上了大學,有了大把時光,,讀書也不必藏著掖著,,可是卻逐漸沒有了閱讀的沖動。大學生活異彩紛呈,,而坐在圖書館看書未免太過乏味枯燥,,可能從那時候起,我的心便“野”了,,時至今日,,依然飄蕩,至少對于閱讀,,心一直沒能找到安寧的歸宿,。
如果說,浮躁是當前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的產(chǎn)物,,那淺閱讀就是浮躁的一個具體體現(xiàn),,而我們每個人都是這種具體體現(xiàn)的踐行者。不管是在學校里讀書的學生還是已步入社會的我們,,我們現(xiàn)在普遍缺少對中國文字乃至一切由此衍生的,、有價值的東西的熱愛,由于“消費者”的漠視,,有價值的作品便越來越少,古老的被逐步“遺忘”在角落,,新生的因為無“市場”甚至直接被扼殺在初稿,,而能夠博大眾眼球的粗俗淺顯的文字卻日益“蓬勃”,,如此惡性循環(huán),中國的文學瑰寶還有“閃閃發(fā)光”的時代嗎,?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擁有安靜地讀一本書的愜意,只是我們很多時候說服不了自己的內(nèi)心,,也缺少從今天開始的決心和堅持下去的耐心,,于是便日復一日耽擱下來,時間久了,,也便不再撿拾,。閱讀這件事于己大有裨益,何必靠老師引導靠社會倡導,,拿起一本書而已,,一個動作而已,哪怕每天抽出半小時的時間,,讀到心靈相通處就深情朗誦一番,,讀到深刻處就掩卷沉思一會兒,這樣對待閱讀,,多嚴肅多深刻,,多溫暖多怡情。這種感覺和收獲,,不管是影視作品還是手機上的快速瀏覽,,通通給不了。
編輯:李敏杰
關(guān)鍵詞:閱讀 浮躁 嚴肅 時間 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