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中醫(yī)解析小兒便秘 推拿方法能治療
小兒便秘并不是小問題,,這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在寶寶中間的常見問題。而小兒便秘不僅影響著寶寶的身體健康,,也讓家長們倍加操心,。該如何治療小兒便秘呢?
中醫(yī)解析小兒便秘
《素問·靈蘭秘典論篇》曰:“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惫始S便的排出與大腸功能關系密切,?!吨T病源候論·小兒雜病諸候論》曰:“小兒便不通者,臟腑有熱,,乘于大腸故也,。”
小兒脾常不足,,一方面是因為小兒生而未全,、全而未壯,故其臟腑功能較弱,,另一方面還因其處于旺盛的生長發(fā)育期,,對水谷精氣的需求比成人相對高,而小兒脾氣尚弱,存在著運化功能不健的現(xiàn)象,。若飲食調攝不當,、情志變化,則易造成脾胃虛弱,、運化無權,,脾升胃降失常,濁陰不降,,影響大腸氣機,致傳導功能低下,,糟粕內留而便秘,。
肝主疏泄,能調暢全身氣機,,且能促進脾胃的運化功能和大腸傳導功能,,以助大便排泄。小兒的生理特點為肝常有余,,生機勃發(fā),,其氣機升多降少,糟粕不易順降而郁滯腸腑,,故便秘者多,;肝氣郁結,疏泄不暢,,氣機壅滯,,同時也影響了脾的運化,大腸氣行不暢,,傳導失司,,糟粕留滯,而成便秘,。
便秘的癥狀有以下幾點:大便量少,、干燥,排便次數(shù)減少,;大便難于排出,,排便時有痛苦;常伴有腹部脹滿疼痛,;食欲減退,。小兒便秘與否,要根據(jù)大便的質與量及對孩子的健康狀況有無影響來判斷,,如果大便又干又硬很難排出,,這時不管每天排便的次數(shù)有幾次,都是便秘;或者是大便次數(shù)比平時減少,,尤其3天以上無大便,;另外,排便困難,,排便時很痛苦,,即便大便不干,也是便秘,。反之,,如果是2到3天排一次便,但大便的質與量均正常,,小兒又無其他不適,,則不能視為便秘。
中醫(yī)推拿治療小兒便秘
第一步:揉天樞3分鐘
位置:天樞穴,,即與肚臍平行,,往外(腰間)2寸的兩個點。
手法:讓寶寶仰臥,,媽媽用大拇指的指腹按揉天樞穴,,1秒揉1-2次,共揉3分鐘,,約100-150次,。
原理:中醫(yī)認為,天樞穴是“大腸之募穴”,,也是腹部的要穴,,主要用于疏調大腸,理氣行滯,、消食等,,可以治療寶寶腹脹腹痛、便秘,、腹瀉等胃腸道疾病,。
第二步:揉摸腹部5分鐘
位置:以肚臍為圓心,以約2指寬為半徑畫圓,。
手法:讓寶寶仰臥,,媽媽用手掌或中間三指,順時針在寶寶肚子上緩慢畫圓揉摸,。共揉5分鐘左右,。
原理:這樣揉摸寶寶的腹部,不僅能夠揉到寶寶肚臍兩側的天樞穴,,同時還能夠揉到位于肚臍正中的神厥穴,。神厥穴具有溫陽散寒、補益氣血、健脾和胃,、消食導滯的作用,。與天樞穴相配按摩,能夠起到良好的通便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寶寶便秘,要依順時針方向揉,,若逆時針按揉,,則起到溫補止瀉的作用。
第三步:下推七節(jié)骨2分鐘
位置:位于寶寶背部正中線,,由腰部的最低點的凹陷處,,到尾脊骨。
手法:讓寶寶俯臥,,媽媽用拇指或中間三指,,自上向下,,從寶寶腰部最低點的凹陷處推至尾脊骨,,約一秒鐘推一下,共推2分鐘,,100-300次,。
原理:推七節(jié)骨是小兒推拿中治療胃腸道疾病的常見手法之一。下推七節(jié)骨具有升降脾胃,,調理二便的功效,,適用于一切熱證、實證如煩躁不眠,、便秘等癥狀,。同樣需要注意的是,小兒便秘務必“下推”,,若小兒腹瀉,,則用“上推”的手法,千萬別弄反了,。
第四步:揉魚尾2分鐘
位置:尾椎骨最末端,,寶寶小屁股的凹槽內。
手法:讓寶寶俯臥,,媽媽用手頂住寶寶尾骨最下端,,往上方向按揉,力度適中,,一次約按揉1秒,,共揉2分鐘,100-300次。
原理:中醫(yī)認為,,按揉魚尾穴能夠“通調督脈之氣”,,調整大腸功能,有助于消滯通便,。
以上四個步驟可以治療小兒出現(xiàn)便秘的癥狀,,如果家長們不知道如何找對穴位,那最好帶著小孩找專業(yè)的推拿師來進行推拿,。
編輯:趙彥
關鍵詞:小兒便秘 推拿方法 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