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訊息訊息
藝術教育還缺一堂藝德課
又是一年一度藝考時,,位于胡同里的中央戲劇學院和位于元大都遺址公園附近的北京電影學院,,甚至東五環(huán)外的中國傳媒大學都像被籠罩在巨大的充滿夢幻色彩的氣泡里,氣泡中斑斕的夢想在這段特定時間里對外散發(fā),,讓這些學校及其周邊都陷入一種甜美而夢幻的氛圍之中,。
明星夢固然絢麗多彩,可當你打開電視機看到某部正在播出的電視劇男女主演靠摳圖完成表演時,,這絢麗的夢就像是脫下華美的袍,,露出里面不堪的“虱子”。
有些所謂的明星,,把表演只當作賺錢的途徑,,賺錢是唯一的目的。以往我們的邏輯是,,演員的本職是演戲,,只有把戲演好了才行,但他們可以因為忙著賺錢,,而來不及認真地演戲,。
男女主角幾乎沒有同框,大多數(shù)時間電視屏幕上都是男女主人公的大頭在不停轉換,,為數(shù)不多的同框戲也是一虛一實……看到這樣的畫面,,你不能不佩服從主演到導演對于敷衍的忍耐力。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要求演員要真聽,、真看,、真感受,我們有些“小花”和“小鮮肉”似乎已經(jīng)超越了這個階段,,男女之間都不需要真的面對面,,靠著想象就可以相愛相殺,果然是好“演員”,。
對于這樣的“演員”,,許多老派兒的演員是看不懂的。
以前的梨園名角兒們,,甭管是多大的腕兒,,都知道觀眾是“衣食父母”,舞臺更是不容輕慢,。臺上但凡出點差錯都是大事兒,,有的人甚至視其為職業(yè)生涯無法洗刷的污點。
即使在今天,,北京人藝也是將“戲比天大”奉為圭臬,。今年春節(jié)期間人藝上演話劇《日出》,,梁丹妮在劇中飾演顧八奶奶和翠喜,在演出期間她的父親去世了,,而她卻只能選擇在舞臺上繼續(xù)把戲演下去,,只因“戲比天大”,大幕拉開就不容有任何含糊,。北京人藝在國內(nèi)戲劇行業(yè)的地位,,就是靠著一個又一個這樣敬業(yè)愛崗的演員支撐起來的。
今天的“小花”和“小鮮肉”炙手可熱,,無論表演有多差都有人愿意為他們的臉買單,,可是這樣的狀態(tài)能持續(xù)多久?這大概要看他們的顏值保鮮期,。得不到尊重的觀眾會一直保持癡心不改嗎,?恐怕未必。
當然,,上面那部電視劇里提到的兩位主演都不是內(nèi)地藝術院校培養(yǎng)出來的,,但他們也為我們的藝術教育提了個醒。我們的未來之星們不僅需要聲樂,、臺詞,、形體、表演等技術性的培養(yǎng),,還應該多上點藝德課,,培養(yǎng)出他們對行業(yè)的敬畏心和責任心。懷著敬畏之心才能有所顧忌,,“吃相”也不會那么難看,。
這幾年的藝考里還有不少少年成名的偶像身影,希望他們不只是到藝術院校鍍金,,而是通過專業(yè)的學習把自己煉成真金,,更能夠?qū)W習到藝德這一課。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藝術教育 藝德課 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