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訊息訊息
帶您重溫全球藝術界的2016
去年此時,,我們還在總結(jié)著“十種表情”,2016歲末,我們才發(fā)現(xiàn),一年來藝術界發(fā)生的大事,,又豈是寥寥數(shù)種情緒就能夠概括!“文章在眼每森然,,力弱才疏挽不前”,,在2017年到來之際,以見證,、記錄和傳播為宗旨的域外美術版,,又到了總結(jié)盤點的時候了。如果您錯過了一年以來全球藝術界發(fā)生的某些大事,,請不要再錯過我們?nèi)缃竦谋P點,。
科技(Tech)與匠心(Crafts)
2016年,藝術界發(fā)生的大事著實不少,。美術館,、畫廊和藝術家們自然是這個舞臺的主角。不過,,“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科技界的大佬們似乎把收藏藝術的愛好轉(zhuǎn)移到了創(chuàng)作藝術之上。當然了,,科學家們介入藝術界的途徑,,是以技術改進藝術創(chuàng)作的手段,并提供藝術創(chuàng)作的新媒介,。
2016年3月,,支持虛擬現(xiàn)實技術(VR)的頭戴顯示器Oculus Rift上市,打響了VR技術進軍藝術界的第一槍,。2016年5月,,谷歌發(fā)布了革命性的虛擬現(xiàn)實創(chuàng)作程序Tilt Brush,讓熱衷新技術的藝術家們歡欣鼓舞,。虛擬現(xiàn)實的商用化過程,,讓這一科技成果走向了大眾,也走進了博物館和藝術家們的工作室,。虛擬現(xiàn)實技術,,在2016年真正成為了一種新的藝術媒介。于是,,在柏林雙年展上,,加拿大藝術家喬恩·拉夫曼(Jon Rafman)讓觀眾體驗了驚悚的三分鐘:頭戴顯示器的人們看到了自己在巴黎協(xié)和廣場經(jīng)歷世界末日的景象。在紐約的先鋒藝術中心,,達斯汀·耶林(Dustin Yellin)利用VR技術創(chuàng)作出了令人震驚的三維作品,。而妮可·科佩爾(Niko Koppel)則用虛擬現(xiàn)實讓觀眾感受到了自己被槍擊的真實體驗,。虛擬現(xiàn)實在藝術上的應用,讓普通人可以通過藝術家的眼睛來看世界,,并和藝術家發(fā)生真正的共鳴,。虛擬現(xiàn)實技術在“2016,VR元年”口號下的流行,,成為這一年中對藝術界影響最大的科技事件,。
達斯汀·耶林的 VR 三維實驗作品截圖 圖片:紐約先鋒藝術中心
除了作為藝術媒介之外,科技進步帶來的新事物,,同樣可以成為藝術收藏的對象,。2016年10月,紐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宣布收藏初代emoji表情(流行在移動通訊中的表情符號),,這當然不意味著我們會在博物館看到梵高的作品和一個個可愛搞怪的數(shù)字表情放在一起的景象,。美術是擁有悠長歷史的視覺表達語言,而emoji表情正是這種語言在現(xiàn)代科技之下的延伸,。美國藝術家卡拉加尼斯在2016年甚至利用成千上萬的emoji表情,,重新演繹了博斯(Hieronymus Bosch)在15世紀末的杰作《人間樂園》。本就充滿奇幻色彩的畫面,,在emoji表情的重構下,,更加讓人忍俊不禁。
很久以來,,科技手段都在藝術鑒定方面作出了特殊的貢獻,。人類的好奇心是永遠不會停止的。那么在2016年中又有哪些藝術中的未解之謎被科學家們解開了呢,?
2016年2月,,來自美國的科學家們,對梵高不同時期作品色彩明暗的研究,,發(fā)現(xiàn)梵高同一主題作品的不同版本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地變暗,,并認為這是梵高的心理健康問題在作品中的一個表現(xiàn)。2016年3月,,科學家們又做出了更加驚人的舉動:通過對達·芬奇后裔的追蹤和檢測,,他們宣布可能重建達·芬奇的DNA序列。這可不是無意義的研究,,因為我們都承認達·芬奇也許是歷史上最聰明的人,,通過對他基因的研究,也許人類可能在未來培養(yǎng)出更多偉大的藝術家,,當然還有科學家,。
2016年7月,倫敦藝術家弗朗西斯·奧尼爾(Francis O’Neill)宣布,,荷蘭畫家倫勃朗曾經(jīng)利用光學裝置,,來輔助自己完成肖像作品,。這不得不說是那個時代的討巧之舉。如今的藝術家們擁有巨大的工作室,、雇用著多名助手代筆,,也不是什么新鮮事。我們不否認藝術家的奇思妙想具有特殊的價值,,但精湛的技藝和對色彩光影的細膩感覺,,終究是視覺藝術的核心內(nèi)容??萍嫉陌l(fā)展,、新媒體的應用包括藝術家工作室“公司化”的模式,讓現(xiàn)今的藝術界在金錢的驅(qū)動之下形成了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然而有匠心和手藝的藝術家“勞模”們,,也不該在逝去的2016年里被遺忘,。
英國畫家大衛(wèi)·霍克尼正是其中的典型。2016年可謂霍克尼全面爆發(fā)的一年,,在紐約的佩斯畫廊,、洛杉磯百葉窗畫廊、英國皇家美術學院,、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和德國塔森美術館,,這位英國畫家竟然在一年中舉辦六次個展。其作品數(shù)量之多,、創(chuàng)作之勤勉,,可見一斑。按照他自己的話說:“畫家們始終是勞動者,,而不該追求享樂,。我會堅持繪畫,直到我畫不動的那天,?!彼^巨匠,大概如此,。
大衛(wèi)·霍克尼? 圖片:blouin artinfo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偉大的科技成就,,往往始于工匠們單調(diào)重復的勞作,。科技與匠心,,本來就是一回事,。
災難(Disaster)與暖心(Heart-warming)
2016年8月24日和10月30日,,兩次強烈的地震襲擊了意大利中部地區(qū)。其中受災最嚴重的是小鎮(zhèn)阿馬特里切,,阿馬特里切曾在2015年入選意大利最美城鎮(zhèn),,被稱為“百座教堂城市”。當?shù)劓?zhèn)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悲傷地說出有75%的建筑已經(jīng)在地震中損毀,。當?shù)?6世紀的鐘樓,也在地震發(fā)生的那一刻停擺,。
2016年意大利地震后的廢墟 圖片:PBS
近300處的古建筑在地震中被損毀,,修復工作刻不容緩。地震后的第一個周末,,全國博物館和建筑景區(qū)捐出了當天所有的收入以幫助災后修復,。2016年下半年,在意大利文物遺產(chǎn)團體的努力之下,,近900幅來自多家博物館,、教堂等地的壁畫、馬賽克繪畫,、宗教文物等藝術品得到修復,。
2016年意大利地震前后的建筑物對比 圖片:dw
人類的文化遺產(chǎn)在災難中被毀,令人痛心,,而為了使這種記憶被銘記,,為了讓災后重建做得更好,有許多人以藝術的方式做出自己的努力,。
9·11事件已經(jīng)過去了15年,,這一悲劇給美國帶來的創(chuàng)傷,始終難以撫平,。2016年9月12日,,美國9·11國家紀念館舉辦了首個名為“重現(xiàn)不可思議——藝術家與9·11”的藝術展覽,以悼念15年前的悲劇,。除美國外,,英國也在銘記著災難的發(fā)生。1666年9月2日,,倫敦發(fā)生了一場持續(xù)了4天的火災,,熊熊烈火吞噬了建筑,一大半城鎮(zhèn)被付之一炬,。重建后,,倫敦開始重視消防設施的建設,保險業(yè)也從此發(fā)展,。2016年9月4日晚,,為了銘記這場改變了英國歷史的大火發(fā)生350周年,,藝術家在泰晤士河岸搭起了建筑模型,以一場大型的燃燒表演重現(xiàn)了那場災難,。
在近年的綿延戰(zhàn)火中,,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很多文化遺址被毀壞,許多珍貴的文物也流落四海,。在2016年12月的“保護瀕危文化遺產(chǎn)”國際會議上,,有一項來自法國的提案呼吁建立全球文化基金會,以保護戰(zhàn)時文化遺產(chǎn),。這一基金會已經(jīng)開始籌得部分款項,,它將資助文化遺址的重建、文物保護和修復,、對戰(zhàn)時文物的轉(zhuǎn)移,。
無獨有偶,巴黎大皇宮在2016年年末舉辦了名為“永恒的神跡:從巴米安到帕米拉”的展覽,。展覽以虛擬現(xiàn)實,、三維重構和全景視頻技術等方式,重現(xiàn)了在戰(zhàn)爭中被毀的,、包括雕塑和建筑在內(nèi)的人類文化遺產(chǎn)。這些影像記錄了每處遺址由完好到損壞再到重建后的情景,。此外,,展覽中還呈現(xiàn)了一幅地圖,列出了51處如今仍受戰(zhàn)火威脅的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
也正是由于戰(zhàn)爭,,難民問題成為近年的焦點話題,“難民藝術”這一詞語也由此而生,。2016年年末,,紐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舉辦了名為“無安全感:追溯流離失所和避難之地”的展覽,更多地以文字和解說的方式展示關于難民設計,、移民路徑圖等現(xiàn)實問題,。
在這個依然存在戰(zhàn)火、災難的世界中,,仍有無數(shù)平凡而暖心的事件發(fā)生,,它撫慰了受傷的心靈、讓人讀到世界的美好,,它或許是陌生人的微笑和愛人的溫柔,,也或許是藝術家可愛而暖心的創(chuàng)作。
食物給人帶來的慰藉常常是最真實的,,一顆糖果的甜度,、一杯咖啡的溫度或許就會化解一天的疲憊,。在去年的盤點中,我們曾提到了Lernert & Sander的“方塊”(Cubes)項目,,他們將98種不同的新鮮食材切成了相同大小的方塊,,賞心悅目。2016年,,食物同樣影響著不同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
Adrian&Gidi是來自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攝影工作室,由年輕的搭檔阿德里安·伍茲(Adrian Woods)與吉迪·凡·馬爾賽文(Gidi van Maarseveen)組成,,他們長期拍攝色彩鮮明,、極富裝飾感的商業(yè)照片?!堵糜坞s志》(Reisemagazin)和《西瓜與檸檬》(Melons and Lemons)系列是他們近期以食物為靈感創(chuàng)作的作品,,他們用類似拼貼的方式表現(xiàn)出了設計感和食物的動感,再加之鮮艷的色彩,,讓人感受到了食物之美,。
Adrian&Gidi 旅游雜志系列之一 圖片:藝術家官網(wǎng)
1Adrian&Gidi 旅游雜志系列之一 圖片:藝術家官網(wǎng)
除了食物外,可愛的動物亦是治愈人心的“良藥”,。趣味動物攝影獎(Comedy Wildlife Photography Awards)是由英國野生動物攝影師創(chuàng)立的年度獎項,,旨在分享野生動物的幽默時刻和趣味瞬間。2016年的獲獎作品有一頭扎進雪堆的狐貍,、仿佛在向攝影師招手的北極熊,、露齒而笑的斑馬、歪著頭的鳥類,、被魚兒“攻擊”的棕熊,,等等。每年的入圍和獲獎作品都會在他們的官方網(wǎng)站上發(fā)布,。
“你好,!”(趣味動物攝影獎獲獎作品) 攝影:Philip Marazzi
好奇(趣味動物攝影獎獲獎作品)攝影:Mario Fiorucci
重磅(Big)與展望(Prospect)
2016年藝術界發(fā)生的大事,顯然不是我們域外美術版能夠全面覆蓋的:年初,,伊朗和西方恢復文化藝術上的聯(lián)系,;10月,希楚金基金會的現(xiàn)代藝術收藏回歸巴黎……藝術在2016年里見證了世界朝著全球化方向邁出的堅定步伐,,雖然這個過程里充滿了變數(shù),。
2016年6月23日,英國公投結(jié)束,,退歐已成定局,。在此之前,藝術家們和藝術界專業(yè)人士,從達米安·赫斯特到安尼施·卡普爾,,都為英國留歐做出過不懈的努力,。著名攝影藝術家沃爾夫?qū)ぬ釥柭踔翞橛魵W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感人至深的海報,可藝術界集體的挽留之聲,,沒能喚醒民眾,。英國退歐之后,藝術市場的不確定性迅速加劇,。
2016年8月,,隨著里約奧運會的開幕,街頭藝術家又一次走到了世界的最前面,。愛德華多·科普拉率領團隊,,用兩噸多油漆和3500罐手噴漆,在里約的街頭創(chuàng)作了巨大的肖像涂鴉,。同時,,來自巴西甚至全球各地的涂鴉藝術家們,更是不愿意放棄這一狂歡的盛會,。里約熱內(nèi)盧的街頭頓時成為藝術的圣地和游客們拍照的絕佳背景,。臉書和推特之類的社交網(wǎng)絡上,在整個8月里都成為了街頭涂鴉的畫廊,。10月以后,,藝術家的狂歡盛宴還在繼續(xù):當特朗普和希拉里在為競選美國總統(tǒng)吵得翻天覆地之時,藝術家們也站了出來,,用創(chuàng)造力表達著他們對政治的看法,。可以預想得到,,藝術家們的獨立思考,將繼續(xù)影響著未來的政治與社會,。
2016年里約奧運會期間,法國藝術家JR在海邊的作品
班克斯為抗議英國脫歐創(chuàng)作的涂鴉作品
對藝術界來說,,2017年無疑又將是不平凡的一年:威尼斯雙年展,、卡塞爾文獻展和惠特尼雙年展都將陸續(xù)亮相,4月8日即將在希臘雅典率先開幕的第14屆卡塞爾文獻展,,在當前歐洲面臨巨大難民危機之時,,將以何種面貌展示當前藝術的發(fā)展和當下藝術策展的走向?在歐洲輝煌文明的發(fā)源地雅典和卡塞爾兩地,,第14屆卡塞爾文獻展將給出我們答案,。
2017 第 14 屆卡塞爾文獻展雅典展區(qū) logo,這是卡塞爾文獻展第一次開設卡塞爾以外的分會場
克里斯汀·馬塞爾(Christine Macel),,這位新的掌舵人為2017年的威尼斯雙年展定下了響亮的主題——“藝術萬歲”(Viva Arte Viva),。然而,在這個早已成為各國藝術家爭相亮相的博弈場,,威尼斯的2017,,又將給我們展現(xiàn)什么樣的精彩瞬間?
2017年威尼斯雙年展策展人克里斯汀·馬塞爾 圖片:Artribune
2017年3月,,大英博物館“美國夢:自波普藝術始”,、巴黎奧賽博物館“超越星辰:從莫奈到康定斯基筆下的神秘風景”;10月,,紐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物品:時尚是現(xiàn)代的嗎,?”……2017年全球藝術界的精彩紛呈,我們期待與您共享,!
編輯:陳佳
關鍵詞:帶您重溫 全球藝術界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