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秀·風采秀·風采
田本相:在抗戰(zhàn)烽火中的田漢
戲改梨園情
在八年抗戰(zhàn)中,,田漢以積極的組織工作,、頑強的奮斗精神和努力的戲曲改革實踐,,向祖國的壯麗河山潑瀉了戰(zhàn)火的詩情,,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作為戲曲改革的推動者,,田漢關心民間藝人,,研究地方劇種,組織藝人力破門戶之見,,攜手讓民間藝術煥發(fā)青春,,為抗戰(zhàn)服務。以人民群眾最喜聞樂見的形式,,傳達了時代的最強音,。
田漢對舊劇的改革,一直抱著極大的興趣,,他對戲曲的“舊思想舊情感舊內(nèi)容”是抱著堅決反對的態(tài)度的,,但他并不一概否定戲曲的藝術價值,而提出了“新歌劇”(新戲曲)的概念,。田漢在擔任三廳六處處長期間,,他對戲曲的關注,尤為引人矚目,。由他親自主持舉辦七百余戲曲工作者的“訓練班”,,提高戲曲演員們的覺悟,喚醒他們的愛國之心,,革除梨園,、碼頭的壞風習。
武漢失守,,1940年初,,田漢在衡陽與長沙之間的旅途奔波當中,完成了京劇《岳飛》的創(chuàng)作,。在同年四月就在長沙勞軍公演了,。岳家軍的威震敵膽、用兵如神與每戰(zhàn)告捷,長的是抗日民族戰(zhàn)爭中愛國志氣,。
政治部由武漢移長沙,,他對湖南的平劇隊和原在長沙的湘劇團體的二三百人舉行戰(zhàn)時講習班,并且組織了平劇兩個隊,,湘劇七個隊,。田漢提出了兩個口號,一是改革生活,,一是供給劇本,。前者在于革新他們生活的一些封建陋習;后者是田漢親自改編和創(chuàng)作戲曲本子,,供他們演出,。這套戲曲改革的方法,使他們的演出獲得觀眾的歡迎,。
之后,,田漢應約去桂林,也把平劇隊帶去了,。他將長沙取得成效的戲曲改革方法帶到了空氣沉悶,、作風保守的桂林劇壇。演出的《雁門關》,,令桂林觀眾耳目一新,。繼之,相繼推出田漢扶病趕寫的《新兒女英雄傳》與《江漢漁歌》,,更是人人爭看,,轟動桂林城了。
不僅如此,,田漢還創(chuàng)作了大量戲曲劇本,。
綜觀田漢的戲曲作品,確實有所突破,,有所創(chuàng)新,。一是如《土橋之戰(zhàn)》《新雁門關》《江漢漁歌》《新兒女英雄傳》《岳飛》等,是所謂大事件,、大場面的“大歷史劇”,。這些作品,,讓田漢終于找到了這種以氣勢取勝來高揚民族意志與民族情感的特殊方式,,演出時宣傳效果極佳。這種表現(xiàn)方式,,在傳統(tǒng)戲曲的傳統(tǒng)表現(xiàn)方式中是難以想象的,。二是如《旅伴》《新會緣橋》,這類戲是田漢將舊題材舊故事舊劇目“移風易俗”為通俗演唱、服務于現(xiàn)實生活需要的作品,,風趣詼諧,、通俗簡單卻具有強烈的戲劇性,而且藝術水準頗高,。三是以刻畫人物見長,、寫情至深、表現(xiàn)性格與心理極透的作品,,如《情探》和《武松與潘金蓮》《武松》,。《情探》顯示著田漢作為劇作家鋪戲?qū)懭说母叱记?,而且在刻畫人物重情重性格發(fā)展的因素方面,,顯示了田漢創(chuàng)作的一個新的突破,達到了他自己的戲劇作品乃至當時全國戲曲作品的一個新高度,。
田漢的戲劇改革的思路與實踐,,不但是他對抗戰(zhàn)戲劇的貢獻,而且對中國戲曲的改革也起到不可否認的歷史作用,,即使今天仍然有著它的現(xiàn)實意義,。
(作者系著名話劇史學者、田漢研究專家)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田本相 田漢 抗戰(zhàn)烽火 愛國救亡 左翼文藝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