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合理用藥合理用藥
煎好的中藥能放多久,?注意煎煮中藥的誤區(qū)
煎煮好的中藥可以放多長時間呢?現如今,很多的醫(yī)院和藥店都可以代煎煮中藥,,我們把煎煮好的中藥拿回家后可以放多久呢,?同時,如果自己煎煮中藥,,應該注意哪些誤區(qū)呢,?今天,就來具體介紹介紹吧,。
煎好的中藥能放多久
首先,,我們要了解代煎中藥湯劑的包裝形式。目前代煎的中藥湯劑最常見的包裝是真空密封包裝,,其次也可用患者自己提供的器皿來盛放,。
我們發(fā)現,各家醫(yī)院和藥店在密封真空包裝袋上提示的藥液保存時間不盡相同,。曾經有這樣的研究,,將不同方劑在不同溫度條件下存放,通過觀察藥汁的變質程度,,分別記錄臭氣,、混濁、生霉及酸度等測定項目,。結果發(fā)現,,溫度越高藥液變質越快,在氣溫較高的季節(jié)里,,室溫在25℃以上,,一般湯劑保存不超過2天,如果冷藏,,則一般保存7天不會有變質現象,。另外,不同方劑即使在同一條件下,,變質程度差異也較大,,若藥液內淀粉、蛋白質,、糖類等成分含量較多,,則變質更快。
為了保證藥品使用安全,,密封真空包裝的中藥湯劑保存的最佳溫度為0~5℃,,保存時間為7~14天,但最好不要超過7天,。一方面是因為湯藥煮好后,,在拿回家冷藏前常有半天到一天的室溫保存,,這會“加速”藥湯變質;另一方面,,煎煮的藥湯里若含有全蝎,、蜈蚣等動物類中藥或熟地、黃芪等糖分含量較高的中藥,,也會影響保存時間,。若發(fā)現藥液袋鼓起或藥液變味,有氣泡等異?,F象則屬變質,,不可服用。
接下來,,就來看看自己煎煮中藥應該注意哪些吧,。
煎煮中藥的注意事項
文火加熱時應避免藥物溢出及過快熬干,其熱度以藥液似沸非沸為佳,。
煎藥時不可頻頻打開鍋蓋,,煎好后也不可迅速將藥液倒出,以免藥氣走失,,減少揮發(fā)成分的耗散,。
每次服藥應將藥液加溫,切不可服用冷藥,,除特殊情況外,。
附子等藥物需要先煎至少一小時,除去毒性,。
煎煮中藥的誤區(qū)
煎煮中藥并非越久越濃,。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人都以為中藥煎煮越濃效果越好,,煎煮時間越長,,有效成分越多,其實不然,。煎中藥是將中草藥中的有效成分不斷釋放,、溶解的過程,當中藥與藥液中的有效成分濃度平衡后,,這一過程就停止了,,再連續(xù)不斷地煎,不僅不會使藥物內的有效成分繼續(xù)溶解,,反而令藥液中的有效成分不斷蒸發(fā)而減少,,甚至使有效成分在長時間的高溫中遭到破壞,導致藥效降低,。由此可見,,中藥并非煎得越久越好,,不同的處方,煎開后的時間要求也不同,,應遵醫(yī)囑。
煎煳的中藥請丟棄,。中藥能治療疾病的道理,,就在于它含有生物堿、皂素,、鞣質等有效成分,。中藥所以要煎熬,目的在于要把藥物中有效成分煎熬出來,,以利于治療疾病,。煎藥的方法是否適當,對其療效有很大關系,。煎熬時間短了,,藥物的有效成分煎熬不出來,影響治病效果,;煎熬時間過長,,會使有效成分(例如揮發(fā)性成分)遭到破壞或丟失,并且還會把藥煎煳,。中藥一旦煎煳,,其性質就會發(fā)生改變。例如,,滋補性中藥煎煳后,,其性味會由甘甜變成苦澀,不可能再起到滋補作用,;活血化瘀藥物煎煳后,,會變成具有止血作用的藥物。大部分中藥煎煳后,,有效成分都會遭到破壞,,甚至效果相反,該清熱的不能清熱,,該滋補的不能滋補,。因此,中藥煎煳后應丟棄,。
想要更好的發(fā)揮藥效,,煎煮中藥就要多注意以上內容哦。
編輯:趙彥
關鍵詞:煎煮中藥 誤區(qū) 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