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這是楊某朋第一次外出打工,,老人說,家里不指望他掙多少錢,。
楊某朋到了工廠后,,曾給家里打過電話,,但沒寄過錢。他在電話中告訴老人,,“別擔心,,吃的穿的都有,住的也不錯”,。
老人帶著他的兩個分別念三年級和四年級的妹妹,,繼續(xù)在十二茅坡留守。
楊某朋的離開,,并未顯著減輕一家人的生活壓力,,老人仍然過得非常拮據(jù),,盼望著能在撫養(yǎng)兩個孫女長大的間隙,能有點零工做,。
但這個65歲的老奶奶在勞動力市場上并沒有什么競爭力,,除了采茶,其他每天能掙幾十元不等的工作都不要她,。
相比未來的規(guī)劃,,生活的艱辛迫使這位老人和她的家庭更重視當下怎樣能活得更好。就這樣,,少年楊某朋離開十二茅坡,,成為一名“童工”。
“家里條件不好,,兒子也想出去”
本次被發(fā)現(xiàn)的“童工”中,,14歲的黎某龍和楊某朋一樣居住在十二茅坡,兩人的房屋前后排挨著,。
黎某龍的家里擺放著一臺“songli”牌電視機,,其屏幕大小和15英寸的筆記本電腦差不多,此外,,除了電飯煲,、已不能脫水的老式洗衣機、電燈,,就沒有了任何電器,。
房屋的墻壁裂開了口子,石灰大片脫落,,露出凹凸不平的火磚,。
對于記者的造訪,黎某龍的母親楊某妹有些不知所措,,“我沒進過學堂,,連名字都不會寫?!彼L一般地跑出去,,叫來自己的親戚、同時也是鄰居的熊女士和記者一起交談,。
前些年,,黎某龍48歲的父親黎某昌在安順等鄰近地區(qū)打工,維系一家6口人的生活,。今年,,孩子黎某龍也開始打工后,父親就去了福建,希望能掙得更多,。
黎某龍是家里的第二個孩子,,16歲的姐姐黎某健現(xiàn)在念初三,成績比較好,,獲得了獎狀,,希望能繼續(xù)念書;10歲的三妹正在念小學三年級,;8歲的四妹念一年級,。
熊女士告訴記者,楊某妹一家生活的貧困程度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在她看來,,這種極度的貧困,是黎某龍小小年紀便不得不外出打工的主要原因,。
“就在前幾天,,楊某妹身上一分錢都沒有了,碰巧有人過來收廢品,,她就把一個廢舊的烤火爐子當廢鐵賣了,,3毛一斤,賣了15元,?!毙芘空f,“她靠這15元支撐了幾天,,現(xiàn)在又沒有錢了,。”
“孩子上學的時候,,楊某妹會一個人吃午飯,中午從來沒有見她吃過肉,?!毙芘苦咧鴾I說,楊某妹經(jīng)常用一點辣椒,、加上沒油的野菜,,就著一碗飯,沖點水,,“泡著就吃了”,。
“有一次,她生病卻沒錢了,,發(fā)燒,、頭疼,還暈倒了,我就借給她100元,,讓她到醫(yī)院去看看,。”熊女士說,,“沒想到,,過了幾天,她把錢還給了我,,說自己在床上睡了幾天,,多喝開水,沒去醫(yī)院,,病也好了,。”
在搬到十二茅坡之前,,這一家子住在安順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貓營鎮(zhèn)某村,,因為那里的房子已經(jīng)破舊得無法住人,“實在沒辦法了”,,10多年前,,一家人搬到了十二茅坡。在這個看上去能找到打工機會的地方,,楊某妹希望能分擔丈夫的壓力,。
“老板需要零工的時候,我就去,?!弊屗趩实氖牵瑳]文化還得照顧孩子的婦女并不吃香——老板需要的是可以長時間干活的人,,“我很難打上工,,一個月能打三五天就不錯了。那些老板說,,‘你是帶娃娃的人’,。”
46歲的楊某妹只能退而求其次,,依靠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補貼家用,。她收割的稻谷能讓一家人吃上飯,“實在沒錢了也能賣一點錢”,。
編輯:梁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