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收藏發(fā)燒友靠帽筒贏得收藏第一桶金
帽筒是啥樣的,,現(xiàn)在的年輕人很少有人知道了,,但在遂寧收藏家楊鋼的眼中,,帽筒卻是無價的寶貝,是雅和俗的結(jié)晶,。
清代的三英戰(zhàn)呂布帽筒
“帽筒在清代中期是官員放置管帽的器物,后來發(fā)展成為居家擺設(shè),、女兒出嫁的陪嫁品,,飽含150多年的民風民俗?!睏钿撟钕矚g帽筒的這種雅俗共賞,,為此他還曾專門到故宮博物館進修學習,如今他收藏的清朝,、民國,、文革等不同時期的帽筒近100個,,且其中大部分都能成雙配對,讓其他藏友羨慕不已,。
帽筒贏得收藏的第一桶金
今年48歲的楊鋼從小就是個收藏發(fā)燒友,,“小時候吃糖,就愛攢糖紙,;后來大一些,,喜歡收集煙盒煙標;再后來長大上學了,,就把零花錢攢起來,,跟同學一起集郵……”楊鋼說,這些年下來,,自己涉獵的收藏東西可謂五花八門,。
那時的楊鋼僅僅是興趣收藏,并沒指望用收藏來賺錢,,上世紀80年代末期,,他做起了餐飲生意,經(jīng)營起一家火鍋店,。直到1991年,,火鍋店關(guān)門后,沒有了經(jīng)濟來源的他才開始思考收藏買賣的市場,。
剛開始楊鋼以為憑借自己多年的興趣收藏,,對古玩也有一定了解,便自信地買了很多古玩到其他市場上去賣,,然而古玩市場的水之深,,讓他也沒想到,一連好多次藏品買賣都賠了錢,。更讓他沒想到的是,,他玩收藏的第一桶金,居然是他也沒在意的一對帽筒,。
“那是在重慶的一個古玩市場上,,我看中了其中的一個彌勒佛,來回講價時賣家的價格仍比我心里價位要高10多元,,”楊鋼講不下來價后,,便順手搭了旁邊的一對帽筒后成交。讓他沒想到的是,,那個彌勒佛連成本價都沒賣出來,,順搭的這對帽筒卻以450元的高價被成都一位藏友收藏,直接讓他大賺了一筆,。
從那以后,,楊鋼對帽筒的收藏便特別上心,,但凡在哪里看到了帽筒,買得起便要入手,,買不起也要好好賞析一番,。這一來二去,楊鋼對帽筒的了解也越來越多,,對帽筒的收藏也越來越豐富,。
“這些年經(jīng)手的少說也有七八百個,都是最近有心自己珍藏,,才有了這些帽筒,。”楊鋼指著博物架上的帽筒滿意地說,,“這些都是不同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帽筒,,市面上比較少見,以后遇到有特點的其他帽筒,,還準備繼續(xù)入手收藏,。”
為收藏奔走各地古玩市場
為了收藏這些帽筒,,楊鋼可沒少花功夫,。他不僅自學了很多關(guān)于帽筒的鑒別知識,還拜師學習了老一輩古玩收藏家的經(jīng)驗,。
“師父的經(jīng)驗大多是口口相傳,,在實踐中慢慢去體會,、去體悟,。”楊鋼說,,為此,,他經(jīng)常跟著師父去各地市場做古玩買賣,經(jīng)常為了趕時間,,晚上趕路白天擺攤,,有時累得蹲著都能睡著。而且這樣幫師父的買賣,,收益絕大部分都歸師父,,作為徒弟的楊鋼只有很少的分成。
但這樣跟著師父四處跑的過程中,,楊鋼對古玩知識和經(jīng)驗的積累越來越豐富,,對更高、更多古玩鑒賞的渴求也越來越大,。2000年,,他還專門前往北京,,在故宮博物館進修瓷器雜項,并通過了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的鑒定知識考核,,成為遂寧地區(qū)少有的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會員,。
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學習和多年的市場摸爬滾打,出師后的楊鋼在古玩市場上幾乎如魚得水,,好多次的收藏都有不錯的收益,,引來其他藏友的羨慕和學習。在其他收藏項目有了經(jīng)濟收入后,,對帽筒情有獨鐘的他便開始自己珍藏帽筒,。
“市場上的帽筒數(shù)量也不少,但成對的有價值的卻比較難遇,?!睏钿撜f,為此,,他還經(jīng)常到鄉(xiāng)下的老宅子去尋找,,現(xiàn)在比較中意的這對“開窗”的清代三英戰(zhàn)呂布帽筒就是在一戶鄉(xiāng)下老宅收藏來的。
“當時主人家把帽筒當作花盆,,種上花擺在屋里的桌子上,,還嫌棄鏤空的設(shè)計讓水分和泥土都會跑出來?!睏钿撜f,,其實這種鏤空和開孔,在帽筒收藏上叫做“開窗”,,是清代中期官家常有的設(shè)計,,他擔心繼續(xù)留在主人家里哪天打碎了也不可知。識貨的楊鋼便收藏下來小心保管,。
雅俗共賞中品味人生百態(tài)
如今,,楊鋼在遂寧市城區(qū)凱旋下路開著自己的古玩小店,閑暇時間,,他就會泡一壺功夫茶,,拿著帽筒慢慢品味。
“帽筒也屬瓷器收藏,,從釉上面看所屬時代,,從圖案和設(shè)計上推斷曾經(jīng)的用處?!睏钿撜f,,帽筒起源于清代中期,原本是官員放置管帽的器物,屬于官家才有的裝飾,。到后來發(fā)展為女兒出嫁的陪嫁品,,“東瓶西鏡,中間一口鐘”這個象征終生平靜的傳統(tǒng)擺設(shè)中,,帽筒就作為裝飾擺放在時鐘的兩側(cè),。在新中國成立后,普通人家把帽筒作為裝飾,,或放置雞毛撣子之類的雜件,。
“像這對‘樣板戲下鄉(xiāng)’就是文革時候的帽筒,有很強的紅色意義,?!睏钿撜f,文革時期好多帽筒在“破四舊”中遭到損壞,,要么有破損要么不能配對,,這樣成對的得以保全的也算得上是難能可貴。
帽筒的發(fā)展有過大富大貴,、也有過平靜平凡,,經(jīng)歷過官家珍品收藏、百姓尋常擺設(shè),,讓其具有雅俗共賞的獨特韻味,。楊鋼就喜歡品鑒帽筒的雅和俗,這讓他聯(lián)想到人生的浮沉百態(tài),。
“每次生活上遇到困難,,拿出帽筒想象以前主人家的各種故事,以及自己收藏這款帽筒的百般經(jīng)歷,,也就沒什么想不開的了,。”楊鋼覺得,,雅俗共賞的帽筒教會了他放寬心態(tài),,更好地面對生活,。
編輯:陳佳
關(guān)鍵詞:收藏發(fā)燒友 靠帽筒贏得收藏第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