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外孫眼中的豐子愷:他喜歡聽批評意見,,會“偷聽”
3
希望諷刺漫畫“速朽”
每個畫家都希望自己能留下傳世之作,,讓自己的作品幾十年幾百年后仍然被人們傳頌欣賞,,可是豐子愷卻希望自己的作品“速朽”,,甚至他還專門刻了一個章,叫做“速朽之作”,,這是怎么回事呢,?
宋菲君聽母親提起過,,她在上小學(xué)的時候,,常見父親畫當(dāng)時社會上貧苦人們的情景,,母親很疑惑,因為圖畫老師教孩子們畫花,、鳥、風(fēng)景等,,所以在孩子的心里,,只有美觀的東西才能入畫,,可外公為什么偏偏要畫那些蓬頭垢面的窮苦人和他們的悲慘生活呢?
豐子愷當(dāng)時只能對年幼的女兒淺顯地解釋說:“有的畫并不是為了裝飾和欣賞的,,而是使人看了看以后想想,,想出點意義來?!?/p>
一次,,豐子愷的好友、口琴家黃涵秋先生來探望他,,談起有個官商在一次宴會上這樣當(dāng)眾評論:“豐子愷專門畫那些下等人,,什么車夫、苦工,、傭人,、鄉(xiāng)下人,甚至叫花子也上了畫,,烏七八糟的,,簡直是褻瀆藝術(shù)!看來此人很俗氣,,根本不懂得‘風(fēng)雅’二字,。”
豐子愷聽了一笑置之,,依然作畫如故,。他曾經(jīng)對人說:“我不會又不喜作純粹的風(fēng)景畫或花卉,我希望畫中含有意義——人情味兒或社會問題,?!?/p>
在那個時代,一個有正義感的畫家,,不可能不把筆鋒投向現(xiàn)實社會,,豐子愷是被這黑暗的社會激怒了。他說:“于是我就當(dāng)面細看社會上的痛苦相,、悲慘相,、殘酷相,而為它們寫照,?!?/p>
《最后的吻》用人和狗之間的強烈對比,控訴了舊社會的痛苦生活,。當(dāng)時,,有一位女讀者在看了以后,寫了一封信給豐子愷,說看了此畫,,悲傷至極,,并為此流了許多眼淚。她要求畫家賠償她的眼淚,。
后來,,豐子愷又畫了《人如狗,狗如人》,、《魚游沸水中》等諷刺漫畫,,一位至親看了勸他:“這樣的畫還是少畫為妙,免惹是非,?!必S子愷苦笑說:“滿腹的苦悶與不平,不畫出來憋得住嗎,?也顧不得什么了,。”他把這些畫集成兩本集子《人間相》與《都市相》,,出版后引起了讀者的強烈反響,,很多讀者紛紛給他寄信。一名青年來信訴說他畢業(yè)兩年以來一直找不到工作,,只好在家代人寫信,,抄佛經(jīng),他說:“看了你畫的《畢業(yè)后》,,我深有感觸,,個人前途渺茫,社會一片黑暗,,到哪里去尋求光明呢,?”
其實豐子愷對人世間這些傷心的景象也是不愿多畫的,他曾說:“對社會上殘酷,、悲慘,、丑惡、黑暗的一面,,我的筆不忍描寫……”所以他為這些畫專門刻了一個章,,叫做“速朽之作”,他希望這些畫速朽,,這些景象快點消滅,。
每當(dāng)豐子愷畫這些“速朽之作”的時候,家人總能看到他臉上流露出嚴峻,、悲憤的神色,,完成一幅“速朽之作”后,,又總是那么憂心忡忡,悶悶不樂,。豐子愷的摯友章錫琛先生常說:“子愷是蘸著淚水畫出來的呀,!”豐子愷常引用蘇東坡“惡歲詩人無好語”來比喻,,憤憤地聲稱:“我現(xiàn)在正是惡歲畫家,。”
1949年4月間,,豐子愷正在香港辦畫展,,忽然傳來了百萬雄師過大江的好消息,他興奮地通宵未眠,,謝絕了好友們勸他定居香港的美意,,搭上了回上海的末班飛機回到祖國。新中國成立后,,豐子愷欣喜若狂,,他說:“觸目驚心的景象一去不返了,我那些速朽之作,,也可以宣告‘朽’了,,這些景象都變成了過去的噩夢,我真高興??!”
編輯:邢賀揚
關(guān)鍵詞:外孫 豐子愷 批評意見 偷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