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青花瓷發(fā)源地河南鞏義窯址出土大量唐代瓷片和瓷器
考古人員日前在我國隋唐時期重要窯址——河南鞏義窯址保護控制地帶內,,新出土數以萬計的唐代瓷片和大量基本完整或可復原瓷器,,為鞏義窯址瓷器生產提供了新的研究對象和實物資料,,并對進一步探尋瓷窯和作坊遺跡分布提供了線索。
鞏義窯址位于河南省鞏義市東北部,,由分布在白河兩岸的一系列窯址組成,是我國隋唐時期一處重要的燒制白瓷和唐三彩的古窯址,,也是青花瓷的發(fā)源地,,2006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配合基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日前在其保護控制地帶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fā)掘,。
此次考古共分為4個發(fā)掘區(qū),發(fā)掘面積達5000多平方米,,出土唐代素燒,、三彩,、兩彩、白瓷,、青瓷,、青花瓷、黑釉,、醬釉,、綠釉、黃釉,、藍釉等數萬瓷片及大量基本完整或可復原瓷器,。
出土瓷器器型有三足香爐、燈,、印花洗,、三系壺、四系罐,、缽,、瓶、水注,、執(zhí)壺,、雞首壺、五足鼎,、碗,、杯、枕,、豆,、盞、盤等,,此外還有鴛鴦,、鴿、馬,、駱駝,、獅子、大象等動物俑,,以及人面塤,、猴頭塤、童子俑,、佛像等瓷器及其相應陶范,。
出土窯具有三叉支燒、柱狀支燒,、碗狀支燒,、方形,、圓形墊板等,一些窯具上刻劃有數字“六”“七”和文字“高”“玄”等刻劃符號,。
此外,,考古還發(fā)現隋唐時期的一批殘瓷窯、石灰窯,、澄泥池,、窯爐和灰坑,以及宋代窯洞遺址,、陶灶等,。
由于國內目前所知的古代石灰窯很少發(fā)現,此次新發(fā)現的3座隋唐時期石灰窯讓專家倍感珍貴,。這3座小型窯爐呈圓形,,保存較好,其形制大小迥異于唐代北方地區(qū)常見的饅頭形和方形瓷窯,,窯爐內緊密填充著青石塊和白灰,不見一片瓷片,,與制瓷無關,,為專門燒制石灰之用。(記者桂娟)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青花瓷發(fā)源地 河南鞏義窯址 唐代瓷片 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