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xié)·協(xié)商>調研 調研
全國政協(xié)“體育產(chǎn)業(yè)發(fā)展”和“青少年冰雪運動開展”專題調研報道
“我欠你們一個感謝,!”
9月8日一早,,從哈爾濱出發(fā),,驅車5個小時,,全國政協(xié)教科文衛(wèi)體委員會調研組要去的是一個叫七臺河的地方。在緊湊的調研里擠出這么寶貴的時間,,并不辭勞苦,,只為了一個目的——探究冠軍成長之路。
七臺河位于黑龍江東部,,人口不足百萬,,是我國重要的煤炭生產(chǎn)基地。與煤都齊名的,,它還是冬奧冠軍的搖籃,,已經(jīng)培養(yǎng)了楊揚、王濛,、孫琳琳,、范可新、于威等10位短道速滑冬奧和世界冠軍,。這座小城市為我國的體育事業(yè)發(fā)展做出了大貢獻,。
“我欠你們七臺河一個感謝!”滿懷深情說出這句話的是,,全國政協(xié)教科文衛(wèi)體委員會副主任,、國家體育總局原副局長段世杰。經(jīng)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我國夏季奧運項目取得長足進展和明顯成效,,但冬季奧運項目一直是個短板,,成績不是很突出。雖然參加多次冬奧會,,但收獲甚微,這和一個體育大國的形象不相匹配,。直到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時,,來自七臺河的我國短道速滑運動員楊揚為中國實現(xiàn)金牌零的突破。作為當時的領隊之一,,段世杰在看臺上不禁激動得熱淚盈眶,,因為這是幾代中國體育人的夢想。在隨后的溫哥華冬奧會上,,同樣來自七臺河的短道速滑運動員王濛一下斬獲500米,、1000米和3000米接力三枚金牌,成為響當當?shù)摹叭谕酢?。說起這些成績,,段世杰如數(shù)家珍,仿佛就發(fā)生在昨天,,“正是幾代七臺河體育人的艱苦奮斗,,頑強拼搏,培養(yǎng)了大批優(yōu)秀的短道速滑運動員,,從而讓中國人在冬奧會賽場上揚眉吐氣,。”
“是啊,,七臺河真的了不起,,在那么艱苦的條件下,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確實不易,。為節(jié)約開支,,教練們帶領運動員自己澆冰場、制作訓練器材,。沒有訓練館,,只能在露天冰場上,頂著數(shù)九寒風訓練,,但他們提出,,‘不給錢都干,飯可以忘了吃,,但速滑不能不整’,,我覺得這就是七臺河體育精神的體現(xiàn)。”全國政協(xié)教科文衛(wèi)體委員會副主任,、原北京奧組委執(zhí)行副主席劉敬民對當天觀看的位于七臺河市體育中心的短道速滑圖片展印象深刻,。他說,這是七臺河城市寶貴的資源,,要像挖煤一樣挖掘整理,,從而提煉成城市精神,振奮人心,。特別是對于當前經(jīng)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更顯彌足珍貴。
在七臺河知道楊揚,、王濛的人,,也一定知道她們的啟蒙教練——孟慶余。正是他的忘我奉獻和對短道速滑事業(yè)的熱愛,,才讓七臺河短道速滑揚名世界,。對孟教練的事跡,段世杰記憶猶新:刻苦鉆研,、訓練有方,、關心隊員、不計名利,,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筑起冠軍的領獎臺,。“他為短道速滑事業(yè)傾盡所有,,甚至生命,,讓人敬仰和佩服?!倍问澜苷f,,沒有國家的大力支持,沒有教練員的傾心培育,,沒有運動員的刻苦訓練,,是成就不了冠軍的。時代雖然在變,,但對更高更快更強的追求不會變,,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的精神永遠是時代發(fā)展的內核,。(楊偉偉)
編輯:秦云
關鍵詞:七臺河 全國政協(xié) 體育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