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對群眾“簡單粗暴”絕不是個性
新華社北京8月2日電題:對群眾“簡單粗暴”絕不是個性
新華社記者姜偉超
近日,,山東聊城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區(qū)黨工委原書記,、管委會原主任胡廷金被依紀開除黨籍和公職,,在其處理通告中,,一句“嚴重違反群眾紀律,,對待群眾簡單粗暴,,造成不良影響”,,戳中了當前個別領導干部作風問題的要害,。
一段時間以來,,因為對待群眾“簡單粗暴”而受到紀律處分的領導干部不獨胡廷金一例,。這說明,對干部而言,,對群眾態(tài)度如何絕不僅僅是個性問題,。
用什么態(tài)度對待群眾,這個問題本不需討論,。但現實中,,個別領導干部脫離群眾、高高在上,、唯我獨尊,、自我膨脹,對群眾吆五喝六,、橫眉豎目,。反思近年一些地方、單位黨群,、干群關系緊張的情況,,背后都有個別黨員干部對群眾“簡單粗暴”的影子,不僅使矛盾不能及時化解,,甚至把“小事搞大,,大事搞炸”。
有些黨員干部把作風粗暴當成個性,,不但不反省,,甚至以辦事雷厲風行自夸。這種錯誤認識說到底就是忘了“本”,,手里有點權,,就忘乎所以,把自己捧得很高,,不屑于同群眾打交道,。
我們黨對干部作風褪化問題歷來保持高度警惕,。早在1939年,劉少奇同志就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yǎng)》中警示:“有些黨員受不起成功和勝利的鼓勵,,在勝利中昏頭昏腦,,因而放肆、驕傲,、官僚化,,以至動搖、腐化和墮落,,完全失去原有的革命性,。”
百姓心中有桿秤,,黨員干部對群眾的態(tài)度事關民心向背,。焦裕祿、谷文昌,、孔繁森等一大批優(yōu)秀黨員干部,,之所以活著的時候在群眾中享有崇高威望,死后仍被老百姓念念不忘,,不是拍桌子放狠話“吼”出來的,,而是跟群眾以心交心換回來的。
“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提醒全黨牢記,黨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始終保持血肉聯系,是黨戰(zhàn)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
全體黨員干部須時刻提醒自己,,對待群眾要耐心、細心,、誠心,。(完)
編輯:楊嵐
關鍵詞:群眾 簡單粗暴 黨員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