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不讓任何一位軍烈父母缺少燦爛夕陽
27日,在“八一”建軍節(jié)即將來臨之際,,市慈善總會黨支部和義工委聯(lián)合多家愛心企業(yè)代表,,帶上慰問金和大米,、牛奶,、湯鍋,、煎鍋,、浴巾毛巾等生活用品,,走進2戶對越反擊戰(zhàn)犧牲的烈士父母家中,,看望三位九十多歲的老人,,專職的攝影師還為老人拍照,后期制作成紀念相框,,共同表達對先烈的敬仰之情和對老人的關愛之情(據(jù)7月30日《珠江晚報》),。
為抵御外敵侵略,保家衛(wèi)國,,年輕可愛的解放軍官兵無不是用生命來捍衛(wèi)共和國的每一寸領土,,用鮮血來維護我們的家園。對保家衛(wèi)國和為保護人民生命財產(chǎn)犧牲的解放軍官兵烈士,,國家和社會在銘記英雄,、弘揚英雄精神的同時,對于烈士的父母親人更應當給予厚重的優(yōu)撫,,除了在物質生活上予以相應滿足和照顧之外,,政府相關部門和社會愛心人士更需要在精神生活上給予經(jīng)常性的上門慰藉,用真情,、真心的服務于陪伴,,來彌補這些英雄母親、父親的失子失女之痛,,不要讓烈士的父母們孤獨終老,。
30多年前那場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廣大解放軍官兵用生命和鮮血維護了國家的主權完整和人民群眾的安寧,,我們今天的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包括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等許多解放軍烈士用生命換來的,,他們用鮮血染紅了軍旗也捍衛(wèi)了和平,,我們不僅要懷念他們、紀念他們,、弘揚他們的英雄事跡和精神,,更需要主動代替犧牲的烈士為他們父母敬上一份孝心,這既是政府相關部門的職責和義務,,更是社會對英雄烈士家人應有的一種道德情操,。只有如此,當國家遭遇危難之時,才更能凝聚精神和激發(fā)更多的人們舍小家顧大家,,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在所不惜,。
兩位烈士在珠海的父母都已過耄耋之年,盡管老人家都為自己兒子為報效國家犧牲而自豪,,但還是難掩對犧牲兒子的思念,。也正因為如此,他們對前往慰問的慈善機構和有關領導才有著特別的親切和不一樣的感受,。相關部門和機構,,在建軍節(jié)到來之際上門看望和慰問,既給他們帶去了溫暖,,也讓老人們真切體會到英雄兒女給他們帶來的永恒光榮,,并能從中獲得極大的精神安慰。對于國家和社會來說,,他們的兒子是英雄,、是烈士。但對于做父母的耄耋老人而言,,失子之痛的情感缺失卻是任何榮譽和物資撫慰都難以彌補的,。越是隨著歲月流逝和晚年歲月,對犧牲兒子的思念越是強烈,。市慈善總會負責人希望有愛心人士加入到關愛老兵和烈士親屬的愛心隊伍中來,,用實際行動擁軍報國。實際上正是寄希望有更多單位和愛心人士能夠經(jīng)常上門看望和陪伴烈士英雄的父母,,讓他們的晚年不至于因兒女成為烈士而感到孤獨甚至無助,。
我們經(jīng)常強調不能讓英雄流血又流淚,在保障活著的英雄衣食病無憂的同時,,無論是對保家衛(wèi)國犧牲的英雄,,還是對在搶險救災中獻出生命的烈士,更應該進行經(jīng)常性,、常態(tài)化的上門看望和慰問,,幫助他們的解決一些實際困難,提供一些更貼心的陪伴和服務,,絕不能讓保家衛(wèi)國,、為人民利益獻出生命的軍烈士父母孤獨終老,,用實際行動告訴烈士父母和全社會,,做有血性的中國軍人,人民會永遠銘記,,做為國捐軀的烈士父母,,人民會優(yōu)撫到老,不會讓任何一位烈士父母的晚年缺少燦爛的夕陽。(朱永華)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軍烈父母 英雄 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