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一點一評一點一評
一百幅宋畫:帶你領(lǐng)略國畫之美
宋人繪畫是中國繪畫史上的一個極至。宋人畫家深人自然,,以自然為師,,寫生之專注之仔細,對自然物象窮盡其理,,嚴謹求實,,凝篤精神,常常是物我兩忘,、自由無羈的忘我精神狀態(tài),。宋人對待寫生是主體精神的高度集中,,以心馳騁,心與物游,,心靈完全釋放,;宋人非常重人品、重修養(yǎng),;宋人畫寧靜肅穆,,沒有一點燥氣,作畫時心平氣和,,靜心濾照,,胸有成竹。宋人搜書搜畫,,對物象刻畫精工細致,、巧妙,有筆有墨,,技藝高超,,觀宋畫,使人舒意,、暢神,。一苦心孤詣深入自然推易元吉。
《槐蔭消夏圖》 宋 佚名 小品冊頁,紙本設(shè)色,,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富和畫譜》有寫生事跡:“當于長沙所居之舍后開圃鑿池,,間以亂石最籃,梅菊霞葦,,多馴養(yǎng)水禽山獸,,以伺其動靜游息之態(tài),以資于畫筆之思致,,故寫動植之狀,。無出其右者?!薄秷D畫見聞志》對專志于寫生,,欲友造化,藉資演創(chuàng)天下奇藝之凝篤精神,,則也有描寫:“易元吉始以花果專門,,及見趙昌之跡,乃嘆服焉,。后志欲以古人所未到者馳其名,遂寫璋猿。當游荊湖間,,人萬守山百余里,,以占猿狄掩鹿之屬,逮諸林石景物,?!?/p>
此圖原載《歷代名筆集勝冊》第一冊(見《虛齋名畫錄》)。簽題王齊翰作,。按《宣和畫譜》(卷四),,齊翰,金陵人,,事江南主李煜為翰林待詔,。“畫道釋人物多思致,;好作山林丘壑隱巖幽卜,,無一點朝市風埃氣?!?/p>
《二祖調(diào)心圖》 宋 石恪 紙本水墨 35.5cm×129cm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石恪,,五代末宋初畫家。字子專,,成都郫縣(今屬四川?。┤恕D中表現(xiàn)慧可,、豐干二位禪宗祖師調(diào)心師禪時的景象,。慧可為禪宗二祖,。畫卷中,,雙足交叉趺坐,以胳膊支肘托腮的便是慧可,,另一幅畫豐干坐于溫馴如貓的老虎的背上,。
[下圖請橫屏查看]
《紡車圖》宋 王居正 絹本設(shè)色 縱26.1厘米 橫69.2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居正,生卒年不詳,,北宋畫家,。工仕女,師法周昉,,得閑冶之態(tài),。此圖繪懷抱嬰兒哺乳的村婦,身旁置放一架紡車,,左手正搖紡輪,。前面一老媼,,面向村婦,慈祥安寧,。村婦身后有一兒童,,席地而坐,手中拿著桿,,牽著一只蟾蜍,,活潑可愛。
王居正,,生卒年不詳,,北宋畫家。工仕女,,師法周昉,,得閑冶之態(tài)。此圖繪懷抱嬰兒哺乳的村婦,,身旁置放一架紡車,,左手正搖紡輪。前面一老媼,,面向村婦,,慈祥安寧。村婦身后有一兒童,,席地而坐,,手中拿著桿,牽著一只蟾蜍,,活潑可愛,。
《五馬圖》宋 李公麟 紙本墨筆 縱29.5厘米 橫225厘米 日本東京末次三次私人收藏
《聽琴圖》宋 趙佶 絹本設(shè)色 縱147.2厘米 橫51.3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聽琴圖》構(gòu)圖簡潔,,用筆稍勁健刻露??梢哉f這是宋徽宗趙佶的自畫像,,兩位聽琴的官員中,穿紅袍的是宰相蔡京,。畫卷的頂端有蔡京的題詩,。嶙峋怪石上點綴的名貴花卉,,與幾案上徐徐升起的裊裊煙影相應(yīng)成趣,既風流蕭逸又意境優(yōu)美,,加上嚴謹工麗的筆墨和妍麗清雅的賦色,,使此畫呈現(xiàn)出一派古雅,、高貴的風格,。
[下圖請橫屏查看]
《采薇圖》宋 李唐 絹本墨筆 縱27厘米 橫90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采薇圖》描繪殷商貴族伯夷、叔齊在商亡后不愿投降周朝,,以吃周朝土地長出的糧食為恥,,而隱居首陽山靠采集野菜充饑,最后雙雙餓死,。二人須發(fā)蓬松,,面容清瘦,目光堅定,,神情,、姿態(tài)準確生動。尤其是伯夷清癯的面容上露出堅定不屈的表情,,雙眉緊皺,,表現(xiàn)出人物在特定的艱苦生活環(huán)境中所顯示出的堅強、剛韌的性格特征,。
《村醫(yī)圖》李唐 絹本設(shè)色 縱68.8厘米 橫58.7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村醫(yī)圖》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比較纖巧清秀,人物描繪用筆細勁精致,,毛發(fā)暈染一絲不茍,,造型特征準確,各有特點,,顯示出作者有著對生活深入的觀察和豐富的體驗,。
《妝靚仕女圖》宋 蘇漢臣 團扇 絹本設(shè)色 縱25.1厘米 橫26.7厘米 美國波士頓藝術(shù)博物館藏
圖中畫一正在梳妝打扮的仕女,其面部形象通過鏡面表現(xiàn)出來,,仕女的神情嫻靜而略帶憂傷,。又以零落的桃花、幾竿新竹以及水仙襯托出人物的心境,。畫面清麗,,用色柔美,體現(xiàn)了作者敷色鮮潤的特點,。
《雜技戲孩圖》宋 蘇漢臣 絹本設(shè)色
此軸亦無款印,,舊題為蘇漢臣所作,,其畫風與其它作品比較相似,頗有大家之氣,,是典型的宋人作品,。畫面以山石、花木為背景,,顯得生機盎然,,人、景,、物在畫中完美統(tǒng)一,,傳達著一種天真爛漫的氛圍。
《羅漢圖》宋 劉松年 絹本設(shè)色 縱117.2厘米 橫56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畫中的羅漢雙手相交,,伏在一橫斜樹枝上作沉思狀,。此形象已不同于早期怪異的西域特征,更接近現(xiàn)實的世俗生活,。羅漢注視著眼前兩只溫順的小鹿,。樹上有兩只活潑的猿猴在摘果子,樹下一清秀文雅的小和尚正雙袖合抱去接其中一只猿猴扔下的果子,。這種極富生活情趣的描寫,,也淡化了作品的宗教氣氛。
《博古圖》宋 劉松年 絹本淡設(shè)色 128.3cm×56.6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以山水為背景,,突出描繪人物,,是一幅情景交融的人物畫杰作。松樹的主干與枝條具老嫩之別,,萬攢的松針更有一種茂盛感,。在這種蔥郁濃密的松林中,幾個文人墨客正在把玩古董,。把玩者神態(tài)各異,,表情豐富。
《骷髏幻戲圖》 南宋 李嵩 26.3cm×27cm 故宮博物院藏
宋李嵩骷髏幻戲圖,,是南宋畫家李嵩的一件名作,。畫面中一大骷髏席地而坐,用懸絲在操縱著一個小骷髏,。這是宋代市井木偶表演形式之一種——懸絲傀儡演出,。
賈師古,生卒年不詳,,南宋畫家,。汴(今河南開封)人。擅畫道釋人物,師法李公麟,。此圖中觀音大士取斜倚之姿,,秀發(fā)飄逸,將手中寶瓶傾斜,,瓊液流溢而成一朵白蓮,,似乎芳香四溢而令人稱奇。
《踏歌圖》 宋 馬遠 絹本淡設(shè)色 縱191.8厘米 橫111厘米
《踏歌圖》表現(xiàn)了勞動的場面,,對勞動者的美進行了謳歌和贊美,,這在文人畫中幾乎看不到。此畫主體內(nèi)容是田埂上一群老少農(nóng)民作歡笑踏歌狀,,用筆自然舒展,,與畫面氣氛搭配一致,。遠處,,高峰對立,宮殿隱現(xiàn),。
《曉雪山行圖》 宋 馬遠 絹本水墨 縱27.6厘米 橫42.9厘米
此圖描寫大雪封山的清晨,,一山民趕著兩只身馱木炭的小毛驢在白雪皚皚的山間行走,山民肩上還用樹枝挑著一只打來的山雞,,似去趕集出賣這些東西以換取生活所需,。山民衣著單薄,弓腰縮頸,,使人感到雪天寒氣逼人,。
《秋江漁隱圖》 宋 馬遠 絹本墨筆 縱37厘米 橫29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馬遠的人物畫存世作品不少,其藝術(shù)造詣甚高,。其人物畫的鮮明特色是注重刻畫人物的神態(tài)和心理活動,。此圖顯示出馬遠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卓越構(gòu)圖技巧和特定的環(huán)境氣氛與意境的表達,畫面單純,,一老漁翁懷抱木槳,,蜷伏在船頭酣睡。
《夏禹王像》宋 馬麟 絹本設(shè)色 縱249厘米 橫113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馬麟,,馬遠之子,。工書善畫,宗其父筆,。夏禹,,傳說中古代夏部落的領(lǐng)袖,姒姓,,名文命,,亦稱大禹。此圖繪夏禹手持如意笏,,頭戴王冠,,身披龍袍,,端莊地立于畫面的正中。作者充分地利用線條的造型的能力,,生動地刻畫了夏禹慈祥和藹的形象和內(nèi)在性格,。
《潑墨仙人圖》宋 梁楷 紙本水墨 高48.7厘米 寬27.7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梁楷既能依精妙嚴謹?shù)膱D畫,又擅用筆極簡,、洗練放逸的“減筆”畫,。梁楷在技巧上的重要創(chuàng)造,開啟了元明清畫家寫意人物畫的先河,。這幅作品,,用酣暢的潑墨畫法,繪出仙人步履蹣跚的醉態(tài),,用簡括細筆夸張地畫出形象奇怪生動,,似有幽默感的沉醉神情,令人叫絕,。
《六祖截竹圖》 宋 梁揩,,紙本,縱73厘米,,橫31.8厘米 藏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六祖伐竹圖》南宋畫家梁楷代表作品,畫家深入體察所畫人物的精神特征,,以簡練的筆墨表現(xiàn)出人物的音容笑貌,,以簡潔的筆墨準確地抓取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充分傳達出了畫家的感情,,從而把寫意畫推入一個新的高度,,使時人耳目一新。
宋人山水畫小品是中國繪畫史上的重要形式,,它對后世小幅山水畫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當我們今天欣賞這些作品時心中仍然會蕩漾出各種輕柔優(yōu)美的愉快感受。本文力圖從藝術(shù)形式角度將其與后世的山水作品,,尤其小幅山水畫作品進行比較,,分析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并將自己在寫生實踐中的應(yīng)用體會總結(jié)于后。全文共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闡述宋人山水畫小品產(chǎn)生的背景及原因,。這一章主要從經(jīng)濟,、文化思潮、風俗等方面分析它們與山水畫小品之間的聯(lián)系,,另外從南宋山水畫小品的構(gòu)圖及筆墨效果上分析小品畫的藝術(shù)特點,。第二部分分析南宋山水畫小品的構(gòu)圖及筆墨對冊頁和小幅山水的影響。著重寫筆者在學(xué)習(xí)南宋山水小品時如何把山水小品中的藝術(shù)特點運用到山水畫寫生中去,,是筆者理論聯(lián)系實踐的方法探索,。
編輯:陳佳
關(guān)鍵詞:一百幅宋畫 帶你領(lǐng)略 國畫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