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古代書畫成為收藏界的新寵
2014,、2015中國現(xiàn)當代書畫市場趨于平淡甚至低迷,。回顧分析近十幾年來中國書畫拍賣行情和走勢,,中國古代書畫將逐漸成為書畫收藏界和投資人的“新寵”,。
從新中國成立至本世紀初的中國書畫市場來看,,古畫市場相對于現(xiàn)當代書畫市場顯得不盡人意。但通過近十幾年的書畫市場交易來看,,古代書畫相比現(xiàn)先當代書畫更經(jīng)得起歷史的考究和藝術市場的驗證,,“古不如新”的現(xiàn)象將會慢慢成為遙遠的過去,這是藝術發(fā)展的規(guī)律,。20世紀90年代,,內(nèi)地藝術品拍賣市場如雨后春筍般的興起,隨之把中國當代書畫和當代藝術的市場價炒作到了天價,。加上海外資金的介入,,當代藝術和現(xiàn)當代名家的作品價格騰盛的離譜,與古代書畫相比明顯偏高,?! ∷囆g價值的標準是收藏家衡量書畫作品的一個重要原則??v觀中國美術史,,歷代有不少畫家曾經(jīng)在市場上被熱捧,而更有多少畫家卻是 “門前冷落馬稀”,。 “元四家”的吳鎮(zhèn)早年無人問津,,而他鄰近的水平一般,善于炒作的畫家總是門庭若市畫作供不應求,。有人問其故,,他說:“百年后自有公論?!辈坏桨倌?,吳鎮(zhèn)畫風已成后來者學習的藍本,而那位炙手可熱的畫家早已無人問津,,更不用說名留青史了,。古代書畫的收藏是高品位的收藏,屬于大收藏,,不是普通老百姓的藏品,。古畫收藏是文人雅士賞玩的奢侈品,,一時的價格并不代表其真正的藝術價值。這與蘊含其中的文人氣息是分不開的,。
中國歷代文人雅士以尚古,、摹古視為對傳統(tǒng)筆墨研究的根本,特別在書畫方面,,可謂一脈相承,、能人輩出,但不可否認的是,,古人筆下的韻味今人無法全部領悟和超越,。古畫的高雅、穩(wěn)定恰恰折射出“當代藝術” “新文人畫”“當代水墨”等的荒唐,、狂躁與膚淺,。收藏鑒賞古畫是一個品讀 “古味”“韻味”“修為”的過程,這就要求收藏者具備有高度的藝術修養(yǎng)和文化品位,。至于古代書畫,,其藝術價值早有定論,現(xiàn)存古書畫數(shù)量有限,,一畫難得,,藏家若不是急需用錢,怎會把它拿來變現(xiàn)當下,,敢買古畫者,那就得有折本的覺悟,;善于藏畫者,,應該是一個備有高品位,有涵養(yǎng)且有長遠目光的儒商,,而非普通的投機商,。 古代書畫從美術史的角度講,,就是民國以前的書畫,。上世紀到本世紀初的一段時期,近現(xiàn)代甚至是當代的書畫作品在藝術市場上大受歡迎,,而歷代傳世作品并不得到市場的青睞,!原因何在?
據(jù)分析,,原因有四:
一是歷史政治原因造成了人們對古畫的關注度不夠,,古畫不及新畫那樣受到熱捧。中國書畫市場出現(xiàn)了上世紀4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暫時性的斷層,,人們對古畫市場的追捧與收藏意識比較淡漠,,古畫的收藏與研究在某中意義上受到限制(僅限于博物館,、藝術館、書畫研究機構和大學等)或斷層,;
二是國內(nèi)缺少專業(yè)的鑒定和收藏家,,新興的一批書畫收藏者對古畫鑒定和古畫收藏比較陌生;
三是市面上古畫的存貨量相對比較少,,市場炒手很難炒熱這一不成形的古畫市場,;
四是國家計劃經(jīng)濟和人們審美傾向的影響。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內(nèi),,大多數(shù)人比較喜歡輕松愉快,、活潑歡快之類的題材,而古畫厚重,、嚴肅,、古樸的風格無法滿足人們大眾化的審美需要,而出現(xiàn)了一個很反常的現(xiàn)象,。一個稍有點名氣的畫家所賣出的畫價遠遠高于明清時代一些畫家,。在當代畫家中,被冠以“山水大師”“中國畫大師”頭銜的數(shù)不勝數(shù),。從長遠看,,古畫由于它的歷史積淀和獨特的藝術價值,投資前景是非常廣闊的,,它比新畫更經(jīng)得起市場的考驗,, “古不如新”的現(xiàn)象應該只是暫時的,表面的,。
從投資古畫的風險來看,,古畫的投資風險遠小于近現(xiàn)代書畫。古畫更經(jīng)得起時間,、歷史及價值的考驗,。原因是新畫的價格可能受到很多非市場因素的影響,如人為炒作,、時尚偏好,、畫家存世作品的多少等,因而價格存在人為性,,虛假性,,很難確定作品的真正價值。古代書畫之所以得以收藏是因為更經(jīng)得起時間的洗禮,、市場的考究,。能流傳到今天的古代書畫,大多數(shù)都是有傳承的歷代珍品或傳世佳品,從作品本身的價值和保值來看,,其潛力巨大,,無需置疑。古籍收藏家周鐵寧先生曾指出:“在中國臺灣和日本,,近現(xiàn)代名畫的價格從來沒有超過古畫,,這都是出于對歷史的尊重。而這種藝術素質在中國內(nèi)地還需要長期的培養(yǎng),,隨著人們審美層次提高,,認清了炒作的真相,古畫的升值潛力會體現(xiàn)出來,?!?/p>
1995年瀚海推出北宋張先《十詠圖》,1800萬元成交,。2009年北京保利秋拍夜場“尤倫斯夫婦藏重要中國書畫”專場,,明代古畫《十八應真圖卷》以1.6912億元成交,打破了中國繪畫歷次拍賣成交世界紀錄,,成為國內(nèi)單件成交額最高的藝術品,。2010年秋拍,北宋黃庭堅的《砥柱銘》以4.3億元成交,,將古書畫市場推向了一個高潮,。2011年元代畫家王蒙的《稚川移居圖》以4.025億元成交,成為當年春拍最高的中國古代書畫作品,,僅次于2010年拍賣成交的黃庭堅《砥柱銘》,,使王蒙《稚川移居圖》成為史上第二高價的古代書畫作品。2012年北京保利秋拍中元代畫家王振鵬的《江山勝覽圖》經(jīng)過幾番競價最終以1.012億元成交,,成為當年秋季全球拍賣首件成交價過億元的中國藝術品,。2014年秋拍,國內(nèi)拍賣公司成交的書法作品共創(chuàng)收40.91億元,,北京保利推出的乾隆書法《白塔山記》以1.16億元成交,,成為年內(nèi)地拍賣市場上唯一一件過億的作品,,也是迄今為止國內(nèi)中國書法作品拍賣的最高價,。自十八大以來書畫交易市場受到“腐敗書畫被查”“禮品市場的不景氣”及國內(nèi)外經(jīng)濟大環(huán)境的影響,無規(guī)律的書畫價格飆升的勢頭早已放緩,,當代書畫遭遇冷淡,,其學術上仍需定論和沉淀,在價格上仍需市場驗證和確定,。而古代書畫的稀缺價值和歷史價值使得近年來市場表現(xiàn)更為活躍,,2014年、2015中國古書畫以迅猛的勢頭向國際藝術品市場沖擊,中國古畫將會成為藝術市場上名符其實的“寵兒”,。
編輯:陳佳
關鍵詞:古代書畫 成為收藏界 新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