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高端訪談高端訪談
黃新:火紅的印跡 火紅的傳承
第一次接觸十一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空軍原副政委黃新中將,,是在兩年前的一次文化活動中。黃新委員體格勻稱,,溫文爾雅,,與我想象的金戈鐵馬的將軍形象,,不太一樣,。于是悄悄地想:這一定是一位文化人,。
后來,活動移師塞北苦寒之地的雨中,,條件艱苦起來,,工作人員有點擔心地問秘書:畢竟年過古稀了,,是否需要特殊關照一下,?秘書說,不用,,首長上過戰(zhàn)場打過硬仗,,這算什么困難?于是暗暗地想:還真是一名武將軍,!
再后來,,去專程采訪,聽將軍講述了他坎坷而不平凡的往事:少年時父親被害,、青年投筆從戎,、壯年走上戰(zhàn)場……每一次刻骨銘心的背后,都是一次洗禮,,更是一種升華,。
聽著,記著,,記者心中充滿深深的震撼和敬佩,。在黃新身上可以感受到,老一輩人的革命精神,,依然在汩汩流淌,。
黃新
1950年,,黃新(前排左一)與父親黃祖炎、母親周澤和大妹妹在濟南,。
父親以另外一種方式陪我成長
雖然已是年過七旬之人,,依然保持每日寫作到晚上10點過后的習慣,黃新坦言,,這樣的生活,,他已經(jīng)堅持了幾十年。其實自從青年時代攜筆從軍,,他就一直筆耕不輟,,各類軍事專著、回憶文章,、詩詞歌賦,、書法繪畫作品層出不窮,產(chǎn)品多,、獲獎也多,。特別是用手中的筆記錄父輩的革命足跡、回顧并思考自己所經(jīng)歷的戰(zhàn)爭和部隊建設,,這都是黃新愿意盡心盡力去做的,。“珍惜并記錄歷史,,是對歷史最好的紀念,。”而眼下正在創(chuàng)作的長篇,,名曰《忠誠》,,200余萬字的篇幅,就是這樣一本記敘紅色“歷史”書,。黃新介紹,,大概1/5的內(nèi)容,寫的是他的父親黃祖炎烈士,。
“我這個年齡了,,天天‘爬格子’,很辛苦,。但想想父親為黨為國家為人民無私忘我的奉獻精神,,這不算什么?!秉S新的父親黃祖炎,,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位被暗害的高級干部。1951年3月13日,,任山東軍區(qū)政治部副主任的黃祖炎,,在參加軍區(qū)文化座談會時,,遭到反革命分子暗害犧牲。反“圍剿”沒有倒下,,長征沒有倒下,,抗戰(zhàn)沒有倒下,解放戰(zhàn)爭沒有倒下,,作為革命的功臣,,黃祖炎倒在新中國成立之后!這個消息震驚了全國,,也引起中央以及毛澤東同志的極大震驚,。毛澤東同志不僅一個月內(nèi)連續(xù)三次作出批示,1952年,,還親自到位于濟南的烈士墓前憑吊,。
父親犧牲時,黃新只有7歲,。7年的父子相處也是聚少離多,。“印象中,,父親一直忙于工作,,我先是寄宿在軍區(qū)保育院,,后來又在保育小學就讀,,就算周末回家,也極少獲得父親的陪伴,。記憶中,,我睡覺時,父親在臺燈下工作,,我醒來時,,他依然在臺燈下工作。父親留給我的印象中,,燈下的這個背影很深刻,。”就算與父親相處,,也是嚴格教育多于寵溺,。黃新斷定,在父親心中,,革命工作始終重于兒女私情,。
黃新為記者講述了幾件令他難忘的小事:一個是小時候,他喜歡父親用的紅藍鉛筆,,很想要一支,,但被父親拒絕了,,因為“這是公家的東西,只能爸爸工作用”,。還有一次是小黃新非常喜歡商店里的一個玩具,,希望父親買給自己同樣被拒絕了?;丶液?,小黃新甩著腳哭鬧,一只鞋子甩出去打翻了茶幾上的杯子,。父親嚴肅地批評他,,保育院里有玩具可以玩,怎能再浪費錢買新玩具,?杯子是公家的,,打碎了是要按價賠償?shù)模「岦S新刻骨銘心的是,,他第一次乘坐父親的專車,,居然是父親遇刺后,父親的警衛(wèi)員來保育小學接他回家與父親永別,!
時隔一個多甲子,,已是古稀之年的黃新再講起這些往事,依然感動不已,?!斑@是他們那一代共產(chǎn)黨人的本色,任何事情,,都要以組織和集體的利益為重,,公而忘私絕不是一句空話!”
如果說父親的嚴格要求在黃新的童年是一種被動的鞭策,,那么父親離世后,,他真正體會到嚴于律己是一種傳承和責任,也是犧牲的父親以另外一種方式陪伴自己成長,!
“上中小學時,,每年清明節(jié)學校都會組織同學到濟南的英雄山為烈士掃墓。在父親墓前,,老師總會為同學講述父親的事跡?,F(xiàn)在想起來,每年的那一天,,就是我成長最快的一天,。”那時黃新心中最強烈的想法是:作為烈士子女,沒有理由不嚴格要求自己,,沒有理由不努力學習報效父親為之流血犧牲的新中國,。
所以,中學畢業(yè)已經(jīng)接到曲阜師范學院中文系錄取通知書的黃新,,毅然決然要參軍,。而且,他放棄軍校,、機關,,直接去基層部隊從一名戰(zhàn)士做起。軍旅一生,,黃新打過坑道,,上過戰(zhàn)場,多次執(zhí)行過急難險重任務,。他堅定地走在與父親一樣充滿荊棘的紅色道路上,,期間幾次遭遇危險,幾次與死神擦肩而過,,漸漸從士兵成長為將軍,。
在生活中,黃新養(yǎng)成了嚴格要求自己,,嚴格要求后代的習慣,。“我要求兒子,,要知道歷史,,不能忘了老本。更要節(jié)儉生活,,珍惜生活,?!秉S新說,,兒子成家時是2000年,那時年輕人婚禮大都很講究,,婚紗照也是一種時髦,。但在黃新的影響下,新婚夫婦既沒有辦婚禮,,也沒有拍婚紗照,。領了結(jié)婚證的小兩口和雙方家長只是在黃新家里吃了一頓團圓飯?!斑B一件新家具都沒有買,,只是貼了喜字。希望兒媳婦不會怪我?!秉S新呵呵笑著,。
在黃新的家里,記者感慨這部隊干休所接近北京西山,,環(huán)境幽靜,,是個好地方。黃新笑著說起,,當年這里還很荒涼,,旁邊有房地產(chǎn)商蓋房子,房價也不算貴,,自己應該幫兒子在附近買一套房子,,便于相互照顧。
“為什么沒買呢,?”記者貿(mào)然發(fā)問,。
黃新有些不好意思:“沒錢啊,!”
這讓記者想到了黃新小時候沒有從父親手中討要成功的那支紅藍鉛筆,,以及他曾為革命老區(qū)希望小學捐出的20萬元稿費。
黃新的一篇文章中,,曾經(jīng)有這樣一段話:“父親走了,,而且走得那么突然,,那么匆忙,,甚至沒有留下一句話。但我相信,,他的英靈還在,,他的英名永存,,他所未了的心愿、未完的事業(yè),,自有后來人去做,。因為,倒下的是父親,,站起來的是我們,,是千千萬萬個像父親一樣的共產(chǎn)黨人。我們也只有前仆后繼,、繼往開來,,將革命進行到底,讓事業(yè)興旺發(fā)達,,才無愧于先烈,,無愧于我們偉大的黨,。”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黃新 父親 母親 岳父 共產(chǎn)黨人 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