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知識講堂>紫砂陶藝紫砂陶藝
釉具五色 艷麗絕倫:鈞窯的靈動之美
李鐸在《詠鈞瓷》中寫到,“洪爐幅透原泥身,,釉色斑斕數(shù)寶鈞,。極品信從窯變得,,成功一件價無倫,?!扁x窯是在柴窯和魯山花刺的基礎(chǔ)上綜合形成的一種獨特風格的瓷器,,受道家文化的影響,,在宋徽宗時期工藝發(fā)揮到了極致,,在宋代五大名窯中以“釉具五色,艷麗絕倫”而獨樹一幟,。
鈞窯在造型和紋理上都遵循規(guī)整對稱的原則,,尤其是北宋官造鈞窯,無論體積,、大小,,都講究對稱之美,規(guī)整對稱,,高雅大氣,。在胎釉的燒制上,不僅燒制出玫瑰紫,,海棠紅,、天青、月白等傳統(tǒng)色釉,,還發(fā)展了多種花釉,。釉質(zhì)乳光晶瑩,肥厚玉潤,,類翠似玉賽瑪瑙,,巧奪天工。
我認為了解一下汝窯能夠更好地理解鈞窯,,這并不是要把鈞窯提到汝窯的高度,,只是作為對比分析。官汝是官家中的藝術(shù)家手下的產(chǎn)物,,最高且唯一,。宋徽宗是少有的藝術(shù)天才與全才,一統(tǒng)天下的雄心仍無法抹去“奢華”的藝術(shù)愛好,,他的審美趣味在汝器和鈞器上都有所體現(xiàn),。前面提到汝器是揉合了各種思想的最高最含蓄表現(xiàn),,宋徽宗的審美和趣味喜好自然也被投射其上。這種表達得很含蓄,,并不是通過濃烈的色彩,,而是反映在對于汝瓷制作的極高的要求上,因此成就了汝瓷的地位,。
鈞窯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 北宋
對比鈞窯,,則更多體現(xiàn)為交匯組合表現(xiàn)。純凈的天藍色是最明朗的表現(xiàn),,大紅大紫是最激情的表現(xiàn),,紅藍交融的鈞瓷是兩種表現(xiàn)的綜合體,而所有鈞釉的明顯不可控性卻又是道法自然的最高表現(xiàn),。所以,,鈞窯更明顯地詮釋了這種思想,自然,、明朗,、內(nèi)斂深邃,而又適當?shù)刂苯?。不過還是能與汝窯相提并論,,因為汝窯揉合得太好了。
鈞窯天藍釉盤 北宋
單從工藝來看,,考慮到原料和工藝的歷史限制,,鈞窯是唯一突破了黑、白,、綠等傳統(tǒng)色調(diào)的,、全新的單色釉釉色表現(xiàn),獨樹一幟,。與各種青色系不同,,它是純正的單色釉藍色系和紅色系,湖田藍不在此范圍之內(nèi),,同樣,,長沙窯的釉下紅彩也不在范圍內(nèi)。
鈞窯天藍釉紫紅斑蓋罐 元
通高30.5cm,,口徑17.5cm,,足徑14.7cm
罐上下子母口套合。短頸,,溜肩,,鼓腹,圈足外撇,。蓋為后配,,拱頂出沿大于器口,,蓋頂置菠蘿形抓鈕及三個環(huán)狀系。通體施天藍色釉,,釉色藍中泛青,,蓋面飾不規(guī)則的紅斑紋,。足底無釉,,胎呈鐵褐色,足底粘有釉斑,。此器造型渾厚,,釉色純凈明麗,堪稱元代鈞窯瓷器中難得的造型完整之器,。
鈞窯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托 宋
高6cm,,口徑19cm,足距8cm
花盆托呈六瓣葵花式,,敞口,,折沿,底坦平,,底下凸起葵花形窄圈,,圈下承以三個如意頭形足。內(nèi)施天藍色釉,,釉面有蚯蚓走泥紋,;外壁施玫瑰紫色釉,外底涂醬色釉汁,,并有刻劃的數(shù)目字“十”,。此種刻劃數(shù)目字“十”的葵花形式花盆托,應(yīng)與同式樣的刻劃相同數(shù)目字的花盆配套使用,。數(shù)目字“十”表明這是同類器物中尺寸最小的,。
鈞窯月白釉單柄洗 北宋
高7.3cm,口徑20cm,,底徑6.7cm
洗長圓形,,口沿的局部為伸出的花瓣形折沿,沿下有一環(huán)形柄,,通體施天藍釉,,釉質(zhì)凝厚滋潤。鈞窯大部分產(chǎn)品的基本釉色是各種濃淡不一的藍色乳光釉,,較淡的藍色稱天青,,較深的稱天藍,此件比天青更淡,,故稱月白,,具有螢光般的幽幽光澤,。
鈞窯月白釉瓶 宋
高28cm,口徑4.8cm,,足徑7cm
瓶唇口,,口沿微撇,長頸,,頸部上寬下窄如喇叭形,,圓腹下垂,圈足,。通體施月白釉,,口沿處釉薄微顯胎色,足邊呈醬色,。此瓶為宋鈞窯的民窯產(chǎn)品,。民窯器物形制多為碗、盤,、瓶,、罐之類生活用品,釉色以天青或天藍釉居多,,無官鈞之玫瑰紫和海棠紅色,。
鈞窯天藍釉紅斑花瓣式碗 宋
高4.8cm,口徑9.5cm,,足徑3.5cm
碗呈花瓣狀,。口內(nèi)斂,,器里凸起,、器外凹進10條棱線,將碗自然分成十花瓣形,,圈足,。通體釉色為天藍色,其上顯現(xiàn)幾塊紫紅斑塊,,上有鐵質(zhì)斑點結(jié)晶,。此碗造型別致,宛如一朵盛開的花朵,,嫵媚多姿,。藍、紫相間的釉色,,又如同天空中飄浮的彩云,。
鈞窯天藍釉盞托 北宋
高5.6cm,口徑5.9cm,底徑4cm
盞與托連燒,,圓口,,中部出托沿,圈足中空,。通體施天藍色釉,。盞托又稱茶托子,為古人品茗用具,,以防手持茶盞燙手,,最早見于唐代。
鈞窯玫瑰紫釉菱花式三足花盆托 北宋
高7.8cm,,口徑24cm,,足距13.5cm
花盆托以凹、凸線構(gòu)成六瓣菱花形,。敞口,折沿,,弧形腹壁,,下承以三個云頭形足。外施玫瑰紫色釉,,里施天藍色釉,,外底涂抹醬色釉,刻數(shù)目字“二”,。盆托內(nèi)部釉面有明顯的“蚯蚓走泥紋”,,為鈞窯獨有的特點。三個云頭形足與器形搭配諧調(diào),,加之所施絢麗的玫瑰紫色釉,,愈顯器物的精美。此件器物釉質(zhì)肥潤,,色彩絢麗,,是官鈞中的珍品。底部刻有標明器物大小的數(shù)目字“二”,,表明其為整套器物中較大者,。
鈞窯月白釉鼓釘三足花盆托 北宋
高9.6cm,口徑26.5cm,,足距13cm
花盆托斂口,,淺腹呈鼓形,平底,,底下承以三個如意云頭式足,。口沿處飾弦紋兩道,口沿及下腹部各飾鼓釘紋一道,,上部二十三枚,,下部二十枚。通體施月白色釉,,口沿,、邊棱處釉層較薄,呈米黃色,。器底局部涂醬色護胎釉,,有支燒釘痕三十六個環(huán)列一周,支點大,、排列密集,,三足底部露灰色胎。一足內(nèi)壁及底部均刻數(shù)目字“一”,,但足內(nèi)壁刻字筆畫較粗而深,,應(yīng)為原刻;底部刻字筆畫較細,、較淺,,可能為清宮后刻。底部還有清宮刻字“瀛臺”(橫向),、“涵元殿用”(縱向),,線條纖細、工整,。
鈞窯月白釉長方花盆托 北宋
高5.7cm,,口橫18.8cm,口縱15.2cm
花盆托呈長方形,??谖⑼獬蓿垩?,委角,,腹壁較淺,底下承以四個云頭形足,。內(nèi),、外均施月白色釉,邊,、棱釉薄處呈醬色,,外底涂抹醬色釉,刻有數(shù)目字“九”,,并有一周支燒釘痕,。左上和右下角各開有一個滲水圓孔,,已被填平。從造型看這是一件花盆托,,不是花盆,,因此底部原不應(yīng)有滲水孔,而且即使有的話,,也應(yīng)是五個,,而不是兩個。因此,,這件花盆托上的兩個滲水圓孔,,應(yīng)為后人所刻。鈞窯燒造的花盆式樣種較多,,見有葵瓣式,、菱花式、海棠式,、仰鐘式,、六方形、長方形等,,工藝考究,、造型獨特,均為宮廷陳設(shè)用器,。
鈞窯灰紫釉渣斗式花盆 北宋
高21.5cm,口徑23cm,,足徑13.5cm
花盆呈渣斗形,。廣口,口以下漸斂,,圓腹,,圈足,頭與腹部高度相當,。通體施灰紫色釉,,釉面開有細碎片紋。此花盆造型端莊,、古樸,,釉色純凈典雅,外底刻有數(shù)目字“二”,,并開有五個滲水圓孔,,當為宋代宮廷使用的陳設(shè)用瓷。
鈞窯月白釉紫紅斑碗 北宋
高4.5cm,,口徑13.1cm,,足徑4cm
碗斂口,,外口沿下有一周突棱,弧壁,,痩底,,圈足。足部露胎無釉,,通體月白釉紫紅斑裝飾,。造型古樸端莊。宋代鈞釉基本釉色是各種濃淡不一的藍色乳光釉,,較深的稱為天藍,,較淡的稱為天青,比天青更淡的稱為月白釉,。
編輯:陳佳
關(guān)鍵詞:釉具五色 艷麗絕倫 鈞窯的靈動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