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論今日要論
有多少養(yǎng)老補貼沒花到點子上
自本月26日起,,上海市停止自2009年實施的70歲以上老人持“敬老卡”免費乘坐公交車及地鐵政策,,改為向老人發(fā)放老年綜合津貼,。對此,,多數人都給予了積極評價,,有的認為這樣可以把“暗補”改為“明補”,,更加公平合理,;有的人則認為可以引導老年人理性出行,,有助于緩解高峰時段交通壓力,,等等,。
毫無疑問,上述觀點都是有道理的,。但在我看來,,上海此舉最大的價值在于,認識到了當前養(yǎng)老服務財政投入中的根本問題,開始調轉財政投入的方向,,促進資金投入和養(yǎng)老服務的精準化,。
僅就老年人公交優(yōu)待政策來說,雖然許多老年人未必真正感受到其帶來的便利,,但它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黑洞”,,以580萬人口的湖南省常德市為例,該市實際上能夠享受到公交優(yōu)待政策的城市老年人大約不到40萬,,僅僅市級財政每年為此撥付公交公司的專項補貼資金就達800多萬元,,但是,其結果卻是公交企業(yè),、普通市民和老年人都有諸多不滿之處,。
去年曾有媒體報道,國家前些年投資近千億元的“星光計劃”,,最終的結局是“星光黯淡”,,多數設施沒有用到養(yǎng)老事業(yè)上。而去年全國人大常委會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執(zhí)法檢查組也發(fā)現,,不少地方投巨資建設了一批養(yǎng)老機構,,但是不少養(yǎng)老機構都出現了床位大量閑置的現象。國家的財政投入大大增加了,,但老年人似乎沒有從中得到多少實惠,,其遇到的問題也沒有得到解決,因而也就難言有“獲得感”,。
因而,,在不斷增加對養(yǎng)老事業(yè)的財政投入的同時,怎樣切好這塊“財政蛋糕”,,把錢投到老年人最需要的地方,,對于廣大老年人來說,才是最關鍵的,。
把有限的財政資金用好,,首先需要強調的就是以老年人的根本需求為導向。比如,,幾乎所有老年人都會關心自己年邁失能之后,,如何獲得高質量的照料的問題。失能之后,,老年人離不開別人照料,,獨生子女需要工作難以有足夠的時間,入住條件好的養(yǎng)老機構可能又沒有足夠的經濟保障,,這就需要國家盡快建立長期護理保障制度,。通過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險機制,,讓老年人不僅生病后能看得起病,也能夠在失能后獲得滿意的照料服務,。而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首先需要國家財政的支持。目前,,我們還沒有太多的錢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服務,,但針對老年人的長期護理保障制度不能再久拖。
養(yǎng)老服務資金有別于一般的公共福利,,政府的財政投入,,需要真正用到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上。比如,,老年人身體健康狀況比年輕人會差些,,因而對醫(yī)療康復的需求很大。但是,,到醫(yī)院就醫(yī)和接受康復治療又非常麻煩,,因此,國家有必要通過財政支持,,鼓勵醫(yī)生護士上門為高齡老年人提供醫(yī)療康復服務,。比如,醫(yī)生,、護士每次上門服務可以獲得交通、出診補貼,,等等,。這要比單純?yōu)槔夏耆税l(fā)放養(yǎng)老綜合津貼有價值得多。因為養(yǎng)老綜合津貼在很多情況下成了老年人的收入補充,,并沒有用到其特殊需求上,。
多數老年人都愿意居家養(yǎng)老,因此國家財政扶持的重點應當放在為老年人居家養(yǎng)老提供保障上,。比如,,在社區(qū)里投資建設老年人餐桌和娛樂設施,讓居家老年人在子女上班的時候,,也能夠吃好玩好,;再比如,有的老年人獨居生活,,政府可以通過購買公共服務方式,,委托鄰居或者社會組織定期上門探望和提供照料服務,等等,。這其中的資金,,至少有一部分可以從當前的床位建設資金中轉移過來,。
新加坡等國家還出臺專門政策,對和年長父母一起居住的子女提供租房等方面的補貼,,子女長期照料失能老人的,,也有專門的獎勵政策,這些也值得我們學習,。當前,,財政資金如果這樣使用,可能比大量投入到機構建設上更有實際意義,。
□朱恒順(人大工作者)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停止老人免費乘車 養(yǎng)老服務資金 養(yǎng)老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