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名劇改編的得與失
重排名劇的便利之處是不言而喻的,,至少劇本經過了歲月的沉淀,,具備了家喻戶曉的基礎,觀眾的接受度高,上座率多半是不必擔心的,。不過名劇的重排亦不乏風險,,正因是名劇,,觀眾對它的期望值也自然提升,,因此主創(chuàng)人員在重排中對其的理解與解讀就非常重要。近期在國家大劇院再度上演的《風雪夜歸人》就是這樣的一個標本,。
這部吳祖光在70年前寫就的劇作,,故事本身其實是俗套的,就是講述了一個戲子與豪門姨太太的傾城相戀,,準備私奔而不得的悲劇,。吳祖光的高明之處在于,,能夠從特定身份的人物出發(fā),揭示普泛的人性與遭際,,使平庸的故事有了新的精神內涵,。在觀眾的眼里,戲子不再只是戲子,,而姨太太也不再只是簡單的姨太太,,他們其實就是普通的青年男女在面對惡勢力時的無奈,而處于社會底層的兩個人在愛情中閃爍出的人性覺醒具有奪目的光彩,。這才是名劇之為名劇的緣由。這樣的劇本為后來的重排者留下了豐富的闡釋空間,,也無形中設置了不小的挑戰(zhàn),。
應該說,這一版的主創(chuàng)盡力保持了原貌,,大致遵循只刪不改的原則,。舞臺設計對吳祖光原著的還原率比較高,是一種難得的忠實,。至于演員的表演,,馮遠征飾演的蘇宏基之老辣虛偽躍然舞臺,余少群飾演的魏蓮生雖臺詞功力略弱,,但扮相俊美,、舉止得當,程莉莎飾演的玉春柔婉美麗,,李麟飾演的王新貴市儈陰狠,。總之,,一切的因素構成均在水準線之上,,但觀眾似乎并不領情,除了缺乏必要的高潮與打動人心的細節(jié),,最感遺憾的是,,兩個主角玉春和蓮生的對手戲顯得“缺斤短兩”溫溫吞吞。本來玉春這樣一個身世坎坷的女子對梨園紅角兒魏蓮生的啟蒙與引導,,可為作品帶來更多的闡釋空間,。但恰恰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戲份略有缺失,蓮生的“覺醒”鋪墊不足,,使他的轉變與出走顯得突兀,,并未完全跳出私奔的窠臼。于是從舞臺上看,,蘇宏基的戲沒有刪減,,王新貴的戲沒有刪減,,反派比正角兒出彩,明顯壓住了余少群和程莉莎的中規(guī)中矩,,似乎達官貴人腐朽虛偽與小人的忘恩負義恩將仇報表現(xiàn)得更為充分,。還有些關節(jié)點的改動,也值得商榷,。原劇中蓮生在出走前夕掛牌預告演唱《紅拂傳》,,這明顯借“紅拂夜奔”典故寓蓮生、玉春的出走,,但新排版亦改為《牡丹亭》,,辜負了原劇作者的用心。
其實,,很多時候,,原樣照搬名著本身未必是忠實,大幅改動亦未必就是背離,,關鍵要看是否“有戲”,。《風雪夜歸人》 的平淡值得深思,。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名劇改編 重排名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