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標簽化傷害了誰
前不久,一個單身朋友遭遇了這樣一件尷尬事:有熱心人為其介紹相親對象,,請他寫一段自己的個人和家庭信息發(fā)給女方,,誰知信息發(fā)過去后卻石沉大海。后來跟熱心人一打聽,,原來女方一看他出生農(nóng)村,,便認定他是“鳳凰男”,,一口回絕了,。
暫且不去對女方的擇偶觀進行價值評判,,單說這種對他人進行歸類的方式,難免讓人擔憂:難道我們對一個素未謀面的人,,單單因為其身上某個簡單的元素就可以為其貼上某種標簽,,以此代替我們對他人的認知嗎?
不知從何時起,,矮矬窮,、土肥圓、鳳凰男,、孔雀女,、直男癌、綠茶婊等標簽開始在網(wǎng)絡(luò)上和年輕人中間風行起來,,這些標簽,,有些一開始可能并無惡意,但經(jīng)過網(wǎng)絡(luò)和媒體的不斷傳播與發(fā)酵,,便有了歧視的味道,。
在社會生活中,喜歡給人和事貼“標簽”,,本來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習慣和思維方式,。我們從出生之日起,身上就背負著各種身份標簽,,如性別,、籍貫、民族等等,。對事物進行標簽化的歸類,,原本也是我們對事物進行初級認知的一種簡便形式。但前提是,,這些標簽是客觀的,、沒有偏見的,有助于我們理性地認知事物,,而不應為我們戴上“有色眼鏡”,。
然而,從這些在網(wǎng)絡(luò)上流傳開來的各種標簽來看,,卻明顯呈現(xiàn)出泛濫化和污名化的傾向,,無論在網(wǎng)絡(luò)上還是生活中,貼標簽的行為變得隨意,、肆無忌憚,。在這樣的話語體系中,“富二代”一定是為富不仁,“鳳凰男”一定是勢利薄情,,“大媽”一定是素質(zhì)低下,,“城管”一定是飛揚跋扈。
泛標簽化的流行,,一定程度上是當下社會問題的集中反映,。“富二代”“官二代”標簽的流行,,折射的是人們對公平的焦慮,;“城管”的污名化,反映的是這一群體面臨的執(zhí)法尷尬困境,;“鳳凰男”標簽的背后,,帶有城鄉(xiāng)差距鴻溝和資源分配不均的影子……
網(wǎng)絡(luò)時代,互聯(lián)網(wǎng)使不同人群有更多機會表達自己對這類社會問題的情緒和看法,。碎片化閱讀和眼球經(jīng)濟,,使得情緒化的表達常常壓過理性的聲音,包含了強烈的情緒與態(tài)度的貼標簽式批判常常代替了對復雜個案的理性分析,。于是,,在網(wǎng)絡(luò)和一些媒體的推波助瀾下,熱衷于貼標簽的行為越來越普遍,,標簽不知不覺中成為不少人評價別人,、分析問題的固定思維模式。
可是,,那些被貼上標簽的,,往往大部分是“沉默的大多數(shù)”,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并沒有做錯什么,,卻僅僅因為具有某一類特點而被予以“差評”,,默默背負著由此造成的偏見和歧視。而對于習慣了標簽化思維的人來說,,忽視個體差異,,把少數(shù)對象的特征推廣到全部,按照標簽把人和事物簡單地對號入座,、劃線站隊,,往往容易導致極端化、絕對化的情緒,,引發(fā)非理性的行為,。更何況,這種“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泛標簽化不僅對于他人是一種道德傷害,,對于社會更是加深了不同群體之間的誤解和裂痕,,造成社會情緒對立,。
每個獨立的人,都是一個豐富的個體,。正所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每一個人、每一件事物都是獨一無二的,,無法用一個簡單的標簽來定義,。那些習慣了標簽化認知的人在給別人貼上標簽的同時,也無形中給自己的思維戴上了枷鎖,。而只有打破那些形形色色的標簽,走進每一個豐富的個體時,,我們才能獲得一個更加豁然開朗的世界,。
編輯:劉文俊
關(guān)鍵詞:標簽化 “鳳凰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