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醫(yī)訊同期聲醫(yī)訊同期聲
南京自愿捐獻遺體志愿者達7421人
中新網(wǎng)南京3月24日電 (盛捷)“寧愿醫(yī)學院的學生在我們身上千刀萬剮,,也不希望他們成為醫(yī)生后,在病人身上動錯一刀,?!蹦暇┯羞@么一群志愿者,生前,,他們奉獻著自己的愛心,,去世之后,他們將自己的遺體捐獻出來供醫(yī)學教學與科研,。24日,,記者從“南京市紅十字會捐獻遺體志愿者之友”組織(以下簡稱“志友”)獲悉,自1996年成立至今已經(jīng)有7421名志愿者報名參加該組織,。
1995年,,南京市幾位退休的老人積極倡導死后無償捐獻遺體以供醫(yī)學教學和科研之用,并提倡“三不,、兩獻,、一育”。其中,,“三不”是死后不開追悼會,、不接受花圈挽聯(lián),、不用骨灰盒建墓土葬;“兩獻”是捐遺體供解剖,、獻器官供移植,;“一育”是骨灰用于植樹造林。1996年,,南京市成立志友組織,,歸南京市紅十字會管理。2015年南京出臺《南京市遺體和器官捐獻條例》,。
“截至目前,志友組織已發(fā)展捐獻遺體志愿者7421人,,已有1429人實現(xiàn)了生前的愿望,,捐獻了遺體,其中包括3名外籍人士,?!蹦暇┦屑t十字會捐獻服務部負責人劉文華介紹道。
今年84歲的趙玉坤和83歲的邵澤忠是志友副總干事,,每天上午7點半,,他們便來到位于南京醫(yī)科大學的志友辦公室進行辦公,雖說兩人已至耄耋之年,,但對志愿工作,,依然樂此不疲。
趙玉坤是志友組織中“元老級”的人物,,他和老伴1997年便加入了志友組織,。看到如今加入志友的志愿者逐漸增多,,趙玉坤很感慨,,志友組織成立初期,一年才二十多人報名登記,,而今年才過去三個月,,就有137人報名了。
邵澤忠曾在醫(yī)院工作20年,,“實踐中,,我體會到,不掌握人體解剖知識,,是不可能成為好的醫(yī)生,,不可能治病救人?!鄙蹪芍腋锌?。
邵澤忠的妻子也是志友的志愿者,她也是一位外科醫(yī)生,年過八旬,,仍在醫(yī)院坐診,。戰(zhàn)爭年代時,她解剖的遺體不止一兩具,,她表示,,人體哪根血管和神經(jīng),在解剖時都能看到,,因此自己下刀很準,。“我的醫(yī)療技術(shù)是通過進行遺體解剖換來的,,我現(xiàn)在治病救人,,死后,我要將自己的遺體捐獻出來,,供學生在我身上掌握人體結(jié)構(gòu)組織,,以后他給別人開刀時,就不會出差錯,?!?/p>
那么在報名時,是否遇到家人的阻撓,?趙玉坤回憶,,自己和老伴辦手續(xù)前,曾開過家庭會,,他從各方面開導子女,,減輕他們精神上的負擔,。2005年,,其老伴去世時,,自己的三個子女僅打一個電話讓工作人員來取遺體,,家中沒設靈堂,,沒有挽聯(lián),,三個子女也沒請一天假,。
“子女盡孝需在生前,,而非死后,,因此,,按照志友先輩們的理想就是破除舊的陋習。捐獻遺體不僅僅是奉獻,,是利人,、利己、利國,、利民的好事,,我們的生命在延續(xù),。”趙玉坤如是說,。
正說著,,一對年過半百的夫妻帶著自己的證件和已經(jīng)填寫好的捐獻遺體志愿表,前來辦理登記手續(xù),。趙玉坤和邵澤忠繼續(xù)開始工作,。
其實在志友組織里,有很多這樣的志愿者,,很多人甚至全家都加入了志友,。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各級志友參加志愿服務的時間累計長達100萬小時,,自己花費的電話費和交通費累計超過10萬元,。
每年清明節(jié)前夕,志友組織和遺體捐獻者家屬便會來到“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林”前悼念捐獻者,,平時,,他們也會通過網(wǎng)上紀念堂對故人們進行悼念,。(完)
編輯:趙彥
關(guān)鍵詞:南京自愿捐獻遺體 志愿者達742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