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悅·生活悅·生活
張瑞昊:長在北京
走出機場,又見那川流不息的人潮,又聽見那熟悉的京腔京韻,,一顆緊繃的心總算是放松了下來,,在10多天于北歐的辛苦奔波之后,總算又回到了我的北京,,真好,。
北京圖
北京雖然鮮有浪漫的石路和路上悠閑藝人的歐洲情調,空氣似乎也經常缺少清新,,可是天知道,,站在丹麥藍天白云下的我有多想她。在她的面前,,我始終像個時時依戀母親的孩子,,嗅著她的古老,體味她的大氣,,感知她的偉岸,、自豪,她靈魂深處的透著的大國之“范”兒,。我離不開她,,就像永遠未斷奶的嬰兒。這么多年,,我從未離開這片土地,,在她身體中孕育,在她懷抱中小憩,,在她呵護下成長,,在她教誨成才。北京看著我長大,,我也見證了她壯大,。
我走在丹麥的街頭,心里卻想起天壇的土路,。很多年沒去了,,不知她是否安好依舊。
記得小時候,,節(jié)假日總要去天壇玩耍,。那時的我永遠在前面猛跑,耳邊傳來媽媽的叮嚀,,“慢一點,,小心摔了”,。我摔倒的次數(shù)數(shù)不勝數(shù)。每次從地上爬起來,,拍拍膝頭的土,,又向前跑去,跑向那似乎在我那個年齡永遠解不開的謎,。有時也會像模像樣地趴在回音壁的墻上仔細聽,,好像真聽到了從遠古傳來的聲音。
順著心的步伐,,我來到了天壇公園,。遠遠望著高大雄偉的祈年殿,屹立在藍天白云之下,,嶄新輝煌,。土路上已經鋪滿了綠地毯,路兩邊金黃色的銀杏,,耳邊傳來玩鬧的孩子陣陣的歡笑聲,往昔寧靜的天壇變得生機盎然,。若不是這平整的道路提醒著我如今已非往昔,我還以為自己置身于童年之時呢,。
一瞬間,我突然有些惆悵,,時代在發(fā)展,,北京也在發(fā)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可是我記憶中的老北京就這樣消失于歷史的洪流中,,再也不見了蹤影嗎,?忽然想到了史鐵生先生在《我與地壇》中寫道他多年后再游地壇,一切都變得熟悉而又陌生,。此刻我的惆悵和他當日的落寞竟是這樣契合,。
可我不若先生之高明,悟不出那句“我不在地壇,,而地壇在我”的哲思,可也終究釋然,。一切是瞬間也是永恒,只要心在北京,,心愛北京,北京便還是北京,,何必分什么新舊呢,?那些庸人自擾的想法還是讓它隨風而去吧。
我住在北京的現(xiàn)在,,心里盛著北京的往昔,,眼里望著北京的未來。于我,,這便是最好的狀態(tài),。
長在北京,所以心系北京,所以深愛北京,所以依戀北京,所以讓靈魂靠近北京,北京是發(fā)展與變化著的首都,,更是我深愛的故鄉(xiāng),是連夢中也割舍不下的情,。它是祖國的中心,,亦是我的心臟跳動著的地方,。
(作者單位:北京師大附中)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張瑞昊 北京 天壇 天壇公園 時代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