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要狠管大學生上課玩手機
上課時拿著手機玩微信,、看新聞、耍游戲……在高校內,,很多學生過著這樣的生活,,成了課堂低頭族。近日,,有網(wǎng)友爆料,重慶理工大學為讓課堂低頭族能抬起頭來認真聽課,推行無手機課堂,,上課時間不準耍手機。(3月10日《重慶晚報》)
“小學上課費嘴,,中學上課費腦,,大學上課費流量”,網(wǎng)友的調侃道出了大學課堂玩手機的普遍性,。為了與手機這個“大敵”過招,,高校也使出渾身解數(shù)。除了上交手機外,,屏蔽信號,、沒收、扣分等手段也悉數(shù)登場,,國外一些大學甚至推出“防手機APP”,,學生課堂上每鎖屏20分鐘就能獲得一個積分,積分可以兌換商店商品,。
玩手機確實影響學業(yè),,而且也影響老師上課情緒。但公允地說,,老師講課要與手機里的花花世界相比,,確實沒那么吸引。當然,,更需要正視的是,,當前國內大學“嚴進寬出”也有一定影響,平時課業(yè)負擔小,,上課就如走過場,,“必修課選逃,選修課必逃”,,期末一些學生甚至以“不掛科”為學習目標,,能投入到學業(yè)中的精力可想而知。反觀國外,不少大學對學生要求極為嚴格:上課前有一長串指定閱讀書目,、上課時要求討論發(fā)言,、課程作業(yè)、學業(yè)論文等都有極高的要求……沉重的課業(yè)負擔,、繁瑣的科研任務之下,,學生自然不敢太“放肆”,花在學業(yè)上的時間精力要多很多,,實驗室,、圖書館通宵達旦奮戰(zhàn)也是常事,而且國外的大學生畢業(yè)率也不如國內高,,由于對學業(yè)要求高,,學生因論文不合格拿不到畢業(yè)證的比比皆是。
所以,,針對課堂玩手機問題,,一方面教師應多重視課堂、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另一方面也要從大學學習氛圍上抓,,以更嚴格的考核手段讓學生重視學業(yè),好好學習,,雙管齊下,,才能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歷的含金量,。(廠 佳)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大學生上課玩手機 低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