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最政協 最政協
人民政協事業(yè)實現新發(fā)展,、開創(chuàng)新局面系列報道之三
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述評:用"中國式商量"凝心聚力
1月21日下午,全國政協禮堂金廳,一場以“《快遞條例》的制定”為主題的雙周協商座談會正在舉行,14位全國政協委員,、2位企業(yè)代表與交通運輸部,、公安部、國務院法制辦,、國家郵政局的有關負責同志圍坐圓桌,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主持,參加者暢所欲言,態(tài)度坦誠:
來自郵政部門的委員建議:加強收寄品的安全檢查;
來自行業(yè)一線的代表擔憂:不能把責任都壓到企業(yè)身上;
部委負責同志公正客觀:不重視發(fā)展不行,不重視安全也不行,關鍵是取得平衡。
濃濃的協商氛圍在整個金廳彌漫,。
自2013年10月22日第一次雙周協商座談會始,相似的場景已經在這個會場出現46次,。
46次,雙周協商座談會作為一個經常性的協商議政平臺,已經成為人民政協發(fā)揮作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的重要載體,深受委員喜歡,媒體贊譽,各方關注。
兩年多的時間,雙周協商座談會作為溝通思想,、增進共識,、協調關系、凝心聚力的重要協商平臺,已經成為人民政協履行職責的一大品牌,社會影響廣泛,。
增加協商密度,讓“廣泛多層制度化”落地生根
2012年,中共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強調要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fā)展,。
次年3月,新一屆全國政協組成,貫徹落實好這些精神和要求,成為擺在他們面前急需回答的問題:
如何增加協商密度?
如何改變“年委員,、季常委、月主席”現象?
如何提高協商成效,讓委員履職的成果看得見摸得著?
如何完善制度和工作機制,保障人民政協發(fā)揮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
尋找一個合適的,、能發(fā)揮作用的協商平臺是關鍵,。
編輯:薛鑫
關鍵詞:全國政協 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 "中國式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