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史記·資政>首義槍聲首義槍聲
民國日歷知多少
1937年版的《故宮日歷》
1937年1月15日這天,在上海天后宮橋上海市商會三樓,,上?!读蟆分鬓k的“日歷月份牌展覽會”宣布開幕,,眾多日歷生產廠商齊聚布展。
展覽會上,,3家出版社排在了前“三甲”,即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開明書店;很多書局及印務公司也名列其中,。顯然,,日歷類產品作為圖書印制的附帶產品,已然在民國時期的文化產品中占有日常性的份額了,。
此次展覽“計收到日歷一百二十八種,,月份牌十三種,美術畫片五十五種,,參加廠商共七十家”,,可謂民國時期日歷類產品的一次總檢閱。
展覽會的緣起與報道
“日歷月份牌展覽會”的策展人為時任《立報》副刊主編的薩空了,,他在當天報紙副刊頭條發(fā)表了《關于日歷月份牌展覽》的介紹文章,,說明了此次展覽的緣起與目的。
文章開篇即寫道:“每到新年,,上海各大廠商一定要作些月份牌,、日歷分送主顧。因為他們把月份牌,、日歷,,當做一種宣傳品,所以肯白送給人,,意思是希望人家把它們掛在機關或家庭里,,這樣一來那個商家就等于在一個機關或家庭中登了一年的廣告了”。看來,,當年的日歷類產品大多是免費贈送的文化產品,,印制者初衷乃是宣傳與廣告,著眼點并不是售賣盈利的,。
而薩空了與“幾個同事在一起談天,,以為把它們放在一起比較一下,也是一件有意義的事,,因為我們由此可以大致的看出來中國商家的宣傳技術和商業(yè)藝術的現況”,。事實上,從薩空了等決意辦展之后,,自當年1月6日始,,早已收到不少贈送日歷的《立報》社,又連續(xù)3次刊出征集展品公告,,希望能征集到更多特色鮮明的日歷類產品,。
1937年1月16日《立報》刊發(fā)了展覽現場報道,簡明生動地,、有針對性地介紹了參展日歷類產品的特點與優(yōu)點,。
如“展覽的日歷中,以生生美術公司出品最多,,日歷頭上的畫,,也還古雅可取”;又如“新亞藥廠的案頭日歷,,式樣最別致,,他把日歷的紙片,安置在透明的玻璃紙殼內,,把一個月的日期排作四行,,每行的下端牽著一條紅尖頭的線,今天是那一天,,只須在日歷上面的兩個旋頭捻著,,這紅線就可以隨意伸縮,使這紅線尖頭指到今天的日子上,;在月歷的下端,,還有一方隨筆記事的板,并且?guī)е恢в补P,,這板下面是蠟紙,,上面是玻璃紙,和書局里買的復寫版一樣,,寫過后只消把上面的鈕一撳,,在蠟紙脫離玻璃紙的時候,,板上的字跡,就可立刻消滅了,?!比缃窨磥恚@種帶記事功能的,,以及帶有“復寫版”功能的復合型日歷,,具有新鮮時尚的特質,且直至上世紀90年代前后仍十分盛行,。
報道中還提到一種可“裝訂成書,可充日記”的便利型日歷,,稱“藝文印書局的日歷,,像洋裝書一本,露出一半是日歷,,在書中的一半是有橫線的空白紙張,,預備做日記的”。這種日歷的特別之處,,即“等到一年日歷撕完的時候,,就是很好的一本日記冊了,可以藏之篋中,?!焙m1939年出任駐美大使,他在美國使用的日記本,,就是在美國印制的,、早有傳統(tǒng)的這種“裝訂成書,可充日記”的便利型日歷,。
《故宮日歷》
關于《故宮日歷》的來龍去脈,,在上世紀30年代的中國都市生活相關史料中多有記載。
《錢玄同日記》在1930年12月24日的日記中就曾提到,,“午后至直隸書局購故宮月份牌,,每日印一件故宮的寶物,共365件,,很有意思,,價一元七角?!边@就說明,,至遲在1930年,一日一圖,、印制精美的與《故宮日歷》相類似的日歷類產品(由直隸書局自營)已經出現,。當然,,這可能并不是故宮博物院官方授權的正式產品,直至1932年12月20日,,北平(今北京)《世界日報》刊登“故宮博物院日歷”的首發(fā)簡訊,,才標志著1933年的《故宮日歷》正式印制發(fā)行。目前存世的1930年代印制的《故宮日歷》尚有不少,,足可見當年印制數量之多及其受歡迎程度了,。
1933年《故宮日歷》首發(fā)時,大多仍是用于贈送,,并沒有大規(guī)模印制發(fā)售之舉,。但因其備受社會各界關注,1933年年底,,故宮博物院開始以預約發(fā)售的形式,,將《故宮日歷》隆重推出。
1933年12月4日,,北平《世界日報》頭版首次刊出《故宮日歷》發(fā)售廣告,,這與當時常見的某某公司贈送新年日歷的廣告形成了鮮明對比。廣告中稱:“故宮大日歷,,厚銅版紙精印活頁,,一面日歷,一面古物(古畫內郎世寧等名畫家作品最多),,較前兩年出品尤為精彩絕倫,,饋贈親友尤為相宜。每只售洋二元二角,,函購加寄費三角,。【注意】每購日歷五只,,加贈《梅蘭芳劇影》一冊,,購十只加贈《富連成卅年史》一冊。經售處:北平東城沙灘七號楊本賢廣告公司,?!?/p>
由這則廣告可知,《故宮日歷》當時售價大洋二元二角,,價格可謂不菲,,而發(fā)售者也給出了“較前兩年出品尤為精彩絕倫”的質量承諾。所謂“前兩年出品”者,,可能即指1932年首發(fā)的大多用于贈送的“故宮博物院日歷”,,以及《錢玄同日記》中提到的1930年發(fā)售過的“故宮月份牌”等同系列同類產品。同時,,《故宮日歷》的營銷活動也很用心,,買五只送“梅蘭芳”,,買十只送“富連成”的噱頭,在當時京劇票友眾多的北平城中,,應當很有廣告效應與推銷效果的,。
《古物日歷》
就在《故宮日歷》公開發(fā)售的這一年,古物陳列所推出的《古物日歷》也隆重登場,。
古物陳列所與當時與故宮博物院并列,,也設在故宮內,是我國第一個以皇家藏品為主的博物館(1948年3月與故宮博物院合并),。它于1914年在故宮文華殿和武英殿成立,,首開皇宮社會化的先河,成立時間還早于故宮博物院11年,。此時,,由于《故宮日歷》的隆重推出,古物陳列所也迎頭趕上,,印制《古物日歷》面向公眾發(fā)售。
《古物日歷》于1933年12月4日,,在北平《世界日報》上與《故宮日歷》同時刊出發(fā)售廣告,。廣告稱:“兩用活頁古物日歷,厚銅版紙精印五彩,,每頁背面均應時按節(jié)選插古物古畫,,如宋畫七十二候、郎世寧,、趙世固等花卉人物及龍舟競渡,、中秋佳瑞等圖。洋裝書式,,布面金字,,裝潢雅致,壁上案頭,,皆可適用,。旅行攜帶,俱甚便利,。饋贈親友,,尤為相宜。定價二元五角,,預約七五折,,郵費三角?!?/p>
由于“洋裝書式,,布面金字”的裝幀使印制成本有所增加,,《古物日歷》的定價竟然比《故宮日歷》還高出三角。80余年后的今天,,仍在印制發(fā)售的《故宮日歷》,,也還是“洋裝書式,布面金字”,,應當是綜合了原版《故宮日歷》與《古物日歷》在裝幀設計上的特點與優(yōu)點而成的,。
由于上海《立報》在1937年日歷展覽會上沒有征集到《故宮日歷》與《古物日歷》等北平出品的日歷,,導致純以商業(yè)廣告為目的,、上海本地廠商印制的各式日歷單方面成為了展覽主體,因而呈現出“商業(yè)味”過于濃厚,,“藝術味”比較稀薄的總體觀感,。薩空了在《關于日歷月份牌展覽》中也曾感嘆,“看那一百多種月份牌日歷,,可以說沒有一種真有藝術價值,,也不像有一種是經過真有修養(yǎng)的藝術家的設計”。
試想,,如果《故宮日歷》與《古物日歷》這樣造價與售價皆不菲的“非贈品”入選展覽的話,,恐怕薩空了的感嘆會有所改變吧。
編輯:曾珂
關鍵詞:民國日歷 故宮日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