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悅·生活悅·生活
費曉燕:讓孩子的內心盛開在春天
兒子的舉動,,讓我突然感覺到他長大了,,他開始明白責任與擔當——
這個春節(jié),江南的天氣特別好,。我坐在藍天青山之間,,曬著暖暖的陽光,,看黃發(fā)垂髫,聽雞犬相聞,,仿佛置身于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
這是典型的浙南山村,依山傍水,,我的婆家就在這里,。或許是空氣清新,、泉水清冽,,住在村里的老人們一個個身體健朗,說話時嗓門尤其高亢,。我的婆婆年屆70,,頭發(fā)卻仍然烏黑亮澤,少見白發(fā),。公公歲數更高些,,但也神清氣爽,做事干脆麻利,。一年中,,公公婆婆樂在其中,過著城市人羨慕的“采菊東籬下”生活,,但春節(jié)前,,他們最期待的事,就是我們帶著孩子們回到山村的家里,,享受“兒孫繞膝”的幸福滋味,。
于是,每逢過年,我家便兵分兩路:我留守杭州姥姥家,,爺倆趕往山村奶奶家,,只為守歲時能陪伴在雙方的老人身邊。每次這個時間段,,總是不少朋友早早地規(guī)劃著外出旅游,,我們從不作類似打算,因為老人中有暈車的,、有習慣于鄉(xiāng)間習俗的,。我們每年總是靜靜地陪伴,一起做飯,,一起小酌,。小兒也從來不會鬧著出去,他會一直乖乖地待在奶奶家,,陪著走親串友,,雖然有時與爺爺奶奶的語言很不相通。
今年,,小兒已是一名初二的小伙子,,懵懂之中突然懂事起來。以往他都是跟隨我們,,在被動的跟隨中無意識地讀懂春節(jié)陪伴長輩的意義,。如今,他開始主動思考中國古代“孝悌”的意義,,開始主動選擇實現“孝悌”的最佳方法,。放假伊始,他便糾結起該陪哪邊的長輩過年了,。在他眼里,,杭州的外公外婆只有他一根獨孫苗苗;但山村的爺爺奶奶那里卻也是很少有假期可以去看望的,。最后,,他艱難地作出決定———去爺爺奶奶那美麗的小山村過除夕。并充滿歉意地承諾外公外婆“次年會留下來,,以后依次輪流,。”我知道,,他想要公平地把自己的愛給予雙方的老人們,。
兒子的舉動,讓我突然感覺到他長大了,,他開始明白自己對于長輩而言的責任與擔當,。而我能做的,,就是陪好父母后,按慣例大年初二趕到公公婆婆身邊,,照顧到雙方老人的感覺,。雖然,我只聽得懂少許的當地方言,,但公公婆婆眼里的欣慰我看到了,,想必小兒也看到了。我們的言行對他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應該是很重要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吧,。
時代的變遷,,帶來無數生活方式的轉變。坐在開門見山,、翠竹臨窗的山村里,,互聯網仍然能無比強大地輻射進來。新春佳節(jié),,遠在一隅,,除了顧及這里的鄉(xiāng)里鄉(xiāng)情,我們會在互聯網搭建的家族群里其樂融融,。種種原因,,許多親朋好友新春期間沒法碰面,傳統(tǒng)的上門祝福難以實現,。我們會帶著小兒,,通過網絡體會尊老愛幼、團結友愛的氛圍,,在微信中給長輩拜年,、給表弟表妹們祝福,甚至他還會發(fā)上電子紅包對小朋友們表示關愛,。最有意思的是,,我們把過去濟濟一堂的家族晚會搬上了網絡平臺。春節(jié)期間的每天晚飯后,,大家族里的老老小小無論身在何處,,都會對著手機爭先恐后地當起“麥霸”,展示歌喉,。唱得怎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唱出大家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和對一家人的熱愛。此時的小兒特別的興奮,,沉浸在愛與被愛的欣喜中,。
這樣的春節(jié),,在小小的山村,滿是溫暖和煦,、明朗友愛,,這個“春天的節(jié)日”,讓孩子的內心盛開在春天,。
(作者系浙江省政協(xié)文史委辦公室副主任)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費曉燕 春天的節(jié)日 春節(jié) 責任 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