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逆襲的“口碑教授”別成孤例
許多有較強能力且兢兢業(yè)業(yè)在教學一線工作一輩子的教師,,一生只能得到一個較低的職稱。這樣的局面,不僅對當事教師不公平,也不利于鼓勵教師到一線工作,更不利于在校園內形成腳踏實地埋頭教學的氛圍,。
河南大學內一場特殊的聘任儀式引發(fā)社會關注。講課講到令學生“震撼”、從不出書寫論文申報職稱,,甚至兩拒《百家講壇》邀請,被民間譽為“口碑教授”的常萍無疑極具傳奇色彩,。退休3個月后,,常萍被學校返聘為副教授,繼續(xù)為本科生授課,。在此前32年的教學生涯中,,常萍的職稱一直都只是講師,。(2月14日《北京青年報》)
退休前后,常萍的境遇發(fā)生了很大改變,。退休前她不過是位講師,,雖教學水平很高,但教授職稱卻只存在于別人的口碑當中,,并沒有成為現實,。反倒是退休后,其能力和風格才得到另一所高校的肯定,,不僅決定返聘其為副教授,,而且給予其極高的禮遇。前后對照,,差別不可謂不懸殊,。
但“口碑教授”成為名副其實的副教授,如此逆襲充滿了太多的偶然,。假如其獨特的風格與能力不被他人口口相傳,,假如沒有人將她的事跡寫成帖子掛在網上,常萍也許永遠沒有逆襲的機會,。盡管副教授職稱在她看來或許無關緊要,,但無可否認,社會并沒有給予她公平公正的認同,。
進一步而言,,許多有較強能力且兢兢業(yè)業(yè)在教學一線工作一輩子的教師,一生只能得到一個較低的職稱,。這樣的局面,,不僅對當事教師不公平,也不利于鼓勵教師到一線工作,,更不利于在校園內形成腳踏實地埋頭教學的氛圍,。一些高校出臺舉措,對長期堅持在一線工作的教師給予重獎,,比如浙江大學,、江南大學都曾用百萬元重獎一線教師。這說明,,高校對于甘于奉獻的一線教師是認可的,,能夠認識到,這些教師或許正因為注重講好每一節(jié)課,,才無暇顧及論文和申報職稱,,但他們所發(fā)揮的作用和傳遞的正能量,不應被忽視。
但也要看到,,無論是重獎一線教師,,還是常萍的逆襲,都不過是極端個案而已,,這樣的個案可產生一時的激勵作用,,但無法真正形成潮流。有必要對當前的人事制度和職稱評審等制度進行反思,,評價標準多樣化,,以進一步端正校園學風。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口碑教授”逆襲 河南大學 常萍返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