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悅·生活悅·生活
上海市政協(xié)委員安翊青:家風隨憶
我從小在上海長大,。
那時的上海,,匯集了來自各個地方的人,,所以一家有一家的規(guī)矩,,一家有一家的家風。直到我的童年時,,還經常能見到許多大家俗稱的“老克勒”,,也就是老一輩的講究人,。年紀大了以后就一直在家里做寓公,但是每天傍晚時,,都可以看見老先生穿戴得整整齊齊,,頭發(fā)用發(fā)油緊緊地排出三七分的頭路,出門到幾十米開外的街角,,買上一份剛剛送到的晚報,,再走幾步回家了。老先生出門的時候,,孩子們就遠遠地圍著看,,像是要試圖理解那些遙遠的舊時代的東西。
安翊青
我母親家里的規(guī)矩雖然多,,但是父親家卻沒有太多的講究,,所以母親在家里的事情上也就由著父親,我也因此度過了一段輕松快樂的童年,。相比之下,,小時候有的玩伴就沒那么輕松了。記得那個時候,,有一對長我?guī)讱q的姐弟言談舉止和別的小伙伴差別很大——那時的我雖然說不出他們不一樣在哪里,只是覺得他們與別人不一樣,,其他孩子上學總愛捧著個饅頭或者粢飯團邊走邊啃,,而他們是從來不在路上吃東西的。直到后來我才從長輩那里知道,,他們是段祺瑞的后人,,大家庭的家風應該比普通人家要嚴謹一些吧。
所謂家風或者家規(guī),,在過去往往被斥為老封建,,學校的課本里都是要批判的。所以在家里母親有時讓我吃飯時不要說話,,吃的時候要扶著碗,,我心里總是拒絕的,而且還會忍不住繼續(xù)說,,父親樂呵呵地不反對,,后來母親也就說得少了。但是印象里的母親一直把家里收拾得整整齊齊,,收下的衣服疊作四疊,,父親、母親,、我,、哥哥一人一疊分開,,上衣到褲子從上到下,然后再收好,,從來不會有差錯,。
大學畢業(yè)那年,我剛剛收到出國留學的錄取通知書,,就馬上趕回家,,高興地告訴母親這個好消息?!罢娴膯??”聽到消息后的母親馬上從桌前站起來,“那要趕緊去謝謝你的老師們,!”說著快步走了出去,,不是往門口,而是坐到了梳妝臺前梳妝起來,。我還是像過去那樣看著她,,依然是過去那種雪花膏,她點起一點,,細細地在面頰上攤開,,想了想,又多抹了一點,。她一邊看著鏡子一邊說著:“你的老師們這次幫了你好多忙,,我們雖然沒什么東西可以送的,但是感謝一定要感謝,!”她轉過頭來笑著看我,,間或幾絲銀發(fā)的襯托下,她的臉上多出了一點光澤,,“不管以后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了感謝幫了你的師長親朋。等到以后你有了孩子,,也要讓她明白這些啊,。”我聽了有些不好意思,,只是笑著一起跟著母親出了門,。走在母親的身后,看著她小心而又急切的步子,,我忽然發(fā)現(xiàn),,這么多年身邊許多人和物都已經一變再變,但是有些東西,,卻是怎樣也不會變的,。(顧意亮整理)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安翊青 家風 隨憶 規(guī)矩 家規(gu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