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符合規(guī)定”能平息鄧亞萍兼職質疑嗎?
中國政法大學聘任鄧亞萍為該校兼職教授一事經媒體報道后引發(fā)關注,,一些校友和網友提出質疑,。該校民商經濟法學院學生徐恒發(fā)布致學校黨委書記石亞軍的公開信,,要求公布聘任決策程序,。6日,中國政法大學回應稱,聘請鄧亞萍符合相關規(guī)定,鄧亞萍的主要工作是支持學校高水平乒乓球運動隊的建設發(fā)展,。(12月6日《新京報》)
中國政法大學聘鄧亞萍兼職教授遭質疑并不奇怪。先看事件背景,,幾年前,,鄧亞萍高調入主即刻搜索卻慘遭人生最大滑鐵盧,坊間盛傳“兩年敗光20億”,,其體育領域以外的能力也飽受質疑,。另一個背景是,長期以來,,聘名人做兼職教授是國內高校較為普遍的做法,,“體而優(yōu)則仕”也非個別現象,但爭議從未停止,。此外,,“贏家通吃”的馬太效應也不斷加劇社會的公平焦慮,。
不過,,把鄧亞萍兼職政法大學說成“體育老師教法律課程”,或者和王立軍在數所大學兼職相提并論,,并不客觀,。政法大學方面說了,聘鄧亞萍為體育教學部兼職教授,,是希望發(fā)展建設學校高水平乒乓球運動隊,,也算“人盡其才”,聘用程序也符合相關規(guī)定,。而且鄧亞萍是清華的學士,,英國諾丁漢大學的碩士,劍橋大學的博士,,學歷相當高,。但校方的回應難以平息質疑。
對于鄧亞萍兼職事件,,抵觸情緒最強烈的不是別人,,恰恰是政法大學的師生們。發(fā)出公開信討說法的是政法大學的學生,,宣布“不與鄧亞萍教授共處”,、質疑“教練變成教授”的是政法大學的教授們,盡管有些言論不大中聽,,但師生們捍衛(wèi)大學精神的勇氣和參與高校辦學的熱情無可厚非,。高校依法享有辦學自主權,,但有權不能“任性”。
從鄧亞萍在乒乓球領域的能力和人脈看,,幫助學校高水平乒乓球運動隊提高成績,、營造健康向上的體育氛圍,并不是難事,,方式有很多種,,但聘任兼職教授的方式終究難以洗脫“追星”的庸俗氣,與大學精神格格不入,。恰如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方流芳所言,,大學本來應當把體訓項目外包給教練,而不是把教練變成教授,。愛之深責之切,,師生們的“不合作”正是對大學本質的捍衛(wèi)。
即使聘任鄧亞萍的程序符合規(guī)定,,學校發(fā)展高水平乒乓球運動隊的初衷也值得肯定,,但在方式上難免“授人以柄”。今年5月,,何炅“吃空餉”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當時北京外國語大學稱“發(fā)揮特長”,但結果以何炅辭職收場,。目前,,將此事視為“奇恥大辱”的楊玉圣教授已經放出“逃離”中國政法大學的狠話,不知最終如何收場,。
或許,,成就卓著、一身榮譽的鄧亞萍不缺“兼職教授”的光環(huán),,也不缺那近乎九牛一毛的報酬,,高校就別在搞錦上添花的事了。(陳廣江)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鄧亞萍 兼職教授 兼職質疑 “符合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