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百億“睡錢”百萬畝荒地 官員感染“拖延癥”?
——聚焦督查中的干部“偷閑”現(xiàn)象
新華社北京12月7日電題:百億“睡錢”百萬畝荒地,,官員感染“拖延癥”,?——聚焦督查中的干部“偷閑”現(xiàn)象
新華社記者陳芳 周琳 凌軍輝
相當于100多個西湖大小的土地被閑置、兩個地級市就有2萬多套棚改新開工任務虛報“湊數(shù)”,、數(shù)百億元財政資金趴賬上成“瞌睡蟲”,、24個省、區(qū),、市的249人因懶政怠政被問責……
為祛除這些政治生態(tài)中的“常見病”,,從政府主導到第三方參與、從全面到專項,、從檢查到督查,,2014年以來,督查已成為中央督促重大項目落實,、重要部署落地的“殺手锏”,,而其中暴露出的懶政怠政問題更是觸目驚心,直指部分干部“只想當官不出力,、只想攬功不擔責,、只想謀權不舍利”的“偷閑”狀態(tài)。
年底是既定任務的交卷期,,更是來年目標的謀劃期,。“十三五”開局之際,,各級干部該拿出怎樣的精氣神兒,,直面爬坡過坎難題,讓改革發(fā)展舉措少打“白條”,?
督查百萬畝荒地,、百億“睡錢” 向“不貪占也不干”開刀
資金沉淀、土地閑置,、保障房空置,、棚改水利建設遲緩,重大項目“落地”持續(xù)感染“拖延癥”,,這種狀況是多年來少有的:
督查和審計顯示,,2014年投資完成率總體上達到86.8%,個別領域重大工程投資只完成一半左右;全國2009年至2013年已供建設用地中,,閑置土地105萬畝,,相當于100多個西湖的大小,;193個項目進度明顯滯后,,20多個省份及部門資金沉淀564億元……
財政資金“趴了窩”,重大項目進展慢,,折射的其實是經濟新常態(tài)下懶政怠政現(xiàn)象的抬頭和蔓延,。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一些干部呈現(xiàn)思想“疲態(tài)”,,不時感嘆“為官難為”,,認為不作為有很多理由,庸政無責,、小過難究,。
一些地方甚至玩起“數(shù)字游戲”:青海省海東地區(qū)行政公署和海南藏族自治州通過在項目申報書中提供虛假國有土地使用證方式,,用虛假材料獲取中央專項資金6000萬元,;7省12市縣及單位虛報保障性安居工程開工或完工量達1.4萬套,。
資金“呼呼大睡”,,為官者責任豈能“打盹”?直擊重大項目落實中的“逍遙官”問題,,2014年以來,,國務院已公布了兩次全面督查的問題處置結果,劍指失察,、失職,、瀆職等行為。第二批核查問責結果顯示,,24個?。▍^(qū)、市)依法依規(guī)對249人進行問責,。
“過去為了上項目不惜代價,,現(xiàn)在土地、資金,、項目一應俱全,,項目推進卻拖拖拉拉。說到底還是‘保官’思想重,,為民情懷少,。”中國社科院廉政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高波說,中國要實現(xiàn)中高速的發(fā)展,,靠的正是廣大干部攻堅克難的率先作為,。干事的勁頭松懈,就會貽誤發(fā)展的好時機,。
審批“馬拉松” 執(zhí)行“念歪經” 完成“睡大覺”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狠抓作風建設,,破除官場陋習和潛規(guī)則,,政治生態(tài)明顯改善。但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祛除頑疾非一日之功。經濟新常態(tài)下,,部分干部的“偷閑”心態(tài),,恰恰折射了責任擔當精神的弱化。
——只想當官不出力:收費積極,、會簽“拖拉”,。督查和審計結果顯示,去年7月發(fā)改委,、財政部將1.27億元大型節(jié)水灌區(qū)配套建設和節(jié)水改造的資金下達黑龍江,,卻因省水利廳在會簽環(huán)節(jié)“卡”了一個月,錯過水利項目施工黃金時段,,11個項目當年未能開工,;一份涉及上億元資產處置的公文從今年2月26日被三亞市政府領導批轉后,直到11月13日才抵達國土局,,公文“旅行”了260天,。
可涉及收費、審批等實權,,卻一點也不拖拉,。從今年一季度審計看,質檢總局,、財政部,、民航局等管理的12項行政審批事項未按要求取消或合并。有的部門單位還將行政審批相關事項直接委托或變相指定所屬單位辦理,,2014年違規(guī)收費7億多元,。
——只想攬功不擔責:申報主動,落實“瞌睡”,。一些部門和單位申報項目,、獲取資金時弄虛作假,,實施時卻“欺上瞞下”。例如福建華安縣財政,、經貿等采取編造材料,、假借企業(yè)名義,騙取中央關閉小企業(yè)補助資金4000多萬元,,卻用于單位還貸,、與企業(yè)私分等。重慶市奉節(jié)縣融資平臺公司使用財政資金2500萬元購買210套廉租房,,將其裝修成辦公樓出租給縣委,、縣政府機關使用。
面對督查,,各種虛報數(shù)字,、項目被束之高閣的現(xiàn)象屢被發(fā)現(xiàn)。僅在貴陽市,,就有3萬多套保障房閑置,,涉及投資80多億元;哈爾濱鐵路局擅自改變了部分貨運專線的貨運功能,,造成該段鐵路建成后無法正常運行,,近12億元投資打了“水漂”。
——只想謀權不舍利:給錢“就辦”,,不給就“設障”,。最新案例顯示,2013-2015年,,黑龍江省工信委節(jié)能與資源綜合利用處原副處長張偉天,負責企業(yè)申報國家清潔生產項目補貼資金審核工作時,,以加快審核評審進度為理由,,明碼實價向3家企業(yè)索要項目獲批資金額度15%的好處費,對不給好處費的企業(yè)百般阻撓設障,。
中央黨校研究員曾業(yè)松表示,,這些其實是拖慢改革進程“逍遙官”。身在崗位不作為,,拿著俸祿不做事,,讓國家投下去的錢打水漂,也是一種腐敗,。
抓住“關鍵少數(shù)”“示范” “有責政府”不放空炮
清理2000億財政沉淀資金,,處置閑置土地24萬畝,該往何處去,?“要依法把那些趴在賬上多年的財政撥款再收回來,,調給那些想干事、能干事的地方去?!睓嗤耸恐赋?,建立專項巡查、重點督查,、常態(tài)監(jiān)督的工作機制,,讓“太平官”難再太平。
按照有關要求,,今年政府工作確定了12個方面,、62項重點任務和責任單位。除了提出了經濟社會的一些主要目標,,推進節(jié)能減排,,特別強調了一些約束性指標和硬任務。如繼續(xù)做好扶貧開發(fā)工作,,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再解決6000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讓農村居民喝上干凈水,。
不能讓硬任務“放空炮”,,就要抓住“關鍵少數(shù)”“示范”。曾業(yè)松建議,,各級領導干部作為“關鍵少數(shù)”,,帶頭立身正拒腐蝕,就會形成一級帶一級,、一級抓一級的示范效應,。反之,“有權就任性”,,必然帶壞干部隊伍,,敗壞社會風氣。
“有的還在期待督查一陣風,,以為能回到以前熟悉的軌道上去,。”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褚松燕認為,,當前由紀委,、組織等部門配合督查組也表明,督查不是“軟催促”而是“硬問責”,,對不為,、亂為上“緊箍咒”。細化職責獎懲分明,,就能實現(xiàn)干部作為和“能上能下”的有效銜接,,不給“偷閑”官員生存空間,。從長期來看,依法,、獨立,、公開地用好督查這把劍,還可以對有些政令進行效果評估和方向修正,,通過發(fā)現(xiàn)與政策預期目標間的差距強化落實的著力點,。
專家認為,對于部門申報預算不合理,,資金與需求不匹配等源頭性問題,,需要通過完善預算體系、加強一般公共預算各項資金統(tǒng)籌使用,、建立財政資金統(tǒng)籌使用任務清單和時間表等舉措,,盤活沉淀資金,避免出現(xiàn)“重籌集,、輕使用”,。(完)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官員 拖延癥 干部偷閑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