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兩個蘋果引發(fā)的誡勉談話是不是“抓小放大”
11月25日,,齊魯晚報官微發(fā)布山東巨野縣紀委、巨野縣監(jiān)察局關于5起違反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的案件通報,該縣田橋鎮(zhèn)政府辦公室主任魏衍順因吃拿商戶2個蘋果未交錢而被誡勉談話,。魏衍順在了解當地蘋果價格時,,和某水果超市老板聊了10多分鐘,,“吃了一個蘋果沒有交錢”,;在另一家超市對蘋果價格咨詢了10多分鐘,“老板知道了魏衍順的來意后,,送給了魏衍順一個蘋果當樣品,,魏衍順拿了蘋果后沒有交錢”。(澎湃新聞網11月25日)
“2個蘋果”引發(fā)的誡勉談話通報引發(fā)網上強烈關注,,很多網友覺得從嚴要求干部可以理解,,可是不是真的已經到了吃個蘋果就要被誡勉談話、通報批評的地步呢?也有人認為,,這表明這類干部吃拿卡要慣了,,順手就白吃白拿,,就應該從一個蘋果抓起,。
到底有沒有“抓小放大”,在2個蘋果引發(fā)的通報已備受關注時,,還真得掰扯清楚,。
從嚴于要求的角度看,認為該同志“罪有應得”自有道理:群眾利益無小事,,抓干部作風就得從一點一滴抓起,。“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是我們的光榮傳統(tǒng),,防微才能杜漸,,如果拿2個蘋果不當回事兒,那么拿8個蘋果是不是事兒,?拿兩筐呢,?既然從嚴要求,就得立地抓起,。有的基層干部手腳不干凈,,就是從隨便吃拿仨瓜倆棗開始的,吃拿卡要皆由此生,,矯枉或許就該過正,。
可那么多人感覺此舉純屬“抓小放大”,其背后的社會心理更耐人尋味,。
“抓小”的一個重要前提是,,“大”管得比較好了,問題比較少了,,最起碼也是“蒼蠅老虎一起打”,。這個“大”有兩個含義:觸及的官員級別比較高,所犯錯誤比較大,。不少網友擔心,,當地縣紀委鄭重其事下發(fā)紅頭文件通報批評一個鎮(zhèn)里的辦公室主任,是不是避重就輕應付差事——把零零碎碎的小錯誤拿出來通報批評,,把觸目驚心的大錯誤捂起來,;把級別很低甚至無級別可言的小人物“豁”出來,把級別略高的當地“大人物”捂起來,?從趨利避害的角度揣測,,這樣應付事兒會有兩個好處:一來不得罪人,大家見面當笑話聽,犯錯誤的也被視為替罪羊從而收獲很多同情,;二來問題也沒多嚴重,,當地領導還有面子,“你看我們抓得多具體,,多小的問題都被揪出來了”,。
實際上,這是在不同維度理解問題:一個是在應然(應該如何)維度,,吃拿群眾任何一點東西都是有錯的,,這是絕對真理;一個是在實然(實際如何)維度,,必須警惕“別有用心”的某些“抓小放大”邏輯,。
在當下討論這個問題,后一種警惕之心還是要有的,。十八大以后尤其是執(zhí)行八項規(guī)定以來,,全國上下整頓作風收到了良好效果,雖說成績斐然,,但很多行為還很隱蔽,,僥幸心理也很頑固,紀檢部門必須一如既往真抓實干,,找準問題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干部級別越高抓得要越嚴厲,,要致力于把突出問題抓明白,絕對不能隨便找?guī)讉€“小魚小蝦”應付,,否則會顯得組織故意要弄得不近人情,、不食人間煙火,從而降低這項工作的嚴肅性,,甚至讓大家在笑談間生出一些反感,。
抓小不放大,抓小也抓大……唯有形成這樣的認識,,才能持之以恒地推進干部廉潔作風建設,,久而久之,作風不斷改變,,行政文明不斷提高,,問題不斷“趨小”,公款大吃大喝沒有了,,行政大手大腳沒有了,,哪怕吃1個蘋果也會成為“突出問題”。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2個蘋果” 誡勉談話 “抓小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