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請多想著老樹的“鄉(xiāng)愁價值”
廣州荔灣區(qū)西村彭城路有六棵大樹,,因“存在感”太強影響路面交通,,兩車道變成單行道,,這些古樹能否挪個窩,?據(jù)悉,,此類樹木占道的現(xiàn)象在廣州市其他道路也存在,。有關部門回應,,六棵大樹為古樹古木受到保護,,而且遷移死亡的可能性極大,。為緩解交通堵塞,,目前計劃將彭城路改為單行道,。(11月24日《廣州日報》)
到底樹讓路,還是路讓樹,?揆諸于城市建設和交通,,這樣的話題可謂常成熱點。前年8月間,,福建晉江也起了相似爭議:一棵百年老榕樹扎根晉江某中學門前的道路上,,在春華秋實間,葉長葉落,,車往車來,;然而,風景雖美,,卻也阻礙了道路的通暢,。好在,無論民間和官方,,最終的意見還是“路讓樹”占了上風,。
很多情況下,“路樹之爭”往往被看作了一個現(xiàn)實“死結”:讓了路,,大樹古樹恐難挪活,;讓了樹,行車之路便阻礙多多,。但是,,“路樹之爭”難道真的只有“你死我活”這一種思維么?我看未必,。如果有關的利益訴求者,,能夠稍稍跳出“一己之利”的狹隘想法,那么就有可能茅塞頓開,、豁然開朗,,既能繞開“不識廬山真面目”,也不再覺得“自古華山一條路”,。
“路樹之爭”確實經(jīng)常有,,但我們也看得到一種現(xiàn)實,各地的民意和民聲,,卻會大多去選擇“把樹來留下”,。正如有網(wǎng)友所言,一棵古樹承載著城市的歷史與記憶,,按先來后到之說,,也理當“路讓樹”,況且老樹移植后有多大的成活幾率,,同樣是個大問題,。以晉江為例,,許多市民就認為,“千金易得,,老樹難尋,,一棵百年老榕樹能夠長到今日,留下了多少人鄉(xiāng)愁和回憶,,怎舍得輕易讓它消失,?”
的確,那些老樹古樹的“鄉(xiāng)愁價值”,,就不是一些頭痛醫(yī)頭的交通問題所能比擬,。而除了古樹移植要考慮到當?shù)仫L俗、聽取民意等,,另一個常被人們忽視的方面是,,按照相關規(guī)定,城市建設原則上必須給古樹名木讓路,,包括列入保護名錄的古樹名木和后備資源,。這就是說,即便籠統(tǒng)地稱之“路樹之爭”,,其實“路讓樹”的選項,從來就應該是放在第一位的,。
“路樹之爭”別只想到“你死我活”,,或許有人未必關注于老樹古樹的“鄉(xiāng)愁價值”,當然它還有另一種“安全價值”,。在筆者居住的浙江寧波,,有一個城區(qū)的橋梁通車后,車子一下來就要面對兩棵樹齡已有10多年的香樟樹,。通過當?shù)鼐W(wǎng)民大討論,,“救下”了這兩棵“明星樹”后,車到跟前,,必定要減速緩行,,于是網(wǎng)民們就直接稱它們?yōu)椤敖徊婵诩t燈”。而事實上,,直到現(xiàn)在,,它們也還起著警示安全緩行的“紅燈”作用。
由此可見,,在局部地區(qū)和一定范圍,,某些所謂的“路樹之爭”,究其實質,,也許就是目光的有異,、觀念的差別,。少一些“你死我活”的思維定勢,自然更能形成和見到從善如流的“留樹共識”,。(司馬童)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路樹之爭”“鄉(xiāng)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