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收藏品拍賣“前期費用”亂象
部分“拍賣公司”誘收藏者參與“拍賣”收費牟利;拍賣“前期費用”缺法律約束
在方莊附近一家拍賣公司內,,公司銷售人員在接待前來咨詢拍賣事宜的客戶,。
沈阿姨在家中展示自己部分紀念紙幣,。她前年花不到一萬元購買的紀念紙幣,被拍賣公司銷售人員估價為32萬元,。
沈阿姨與一家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所簽的委托拍賣合同,。記者調查發(fā)現,這家公司并無拍賣資質,。
“您好,,我這里是拍賣公司,請問您手里有藏品要出手變現的嗎,?”這樣的電話,,不少人都接到過。
新京報記者應聘進入一些所謂的“拍賣公司”后發(fā)現,,在這些公司內,,大量電話銷售人員每天不停打電話招攬“業(yè)務”,還設計了專門的“話術”來針對不同的收藏者進行“忽悠”,?!拔覀兙褪且獙⒖蛻粞s過來,收他們的錢”,,對于此舉的目的,,“拍賣公司”負責人毫無掩飾。
記者調查發(fā)現,,大量收藏品拍賣公司都存在收取前期費用的情況,,這些費用以“保證金”、“鑒定費”等不同的名目出現,。一些“拍賣公司”拿到收藏者的錢后,,并未提供相應的拍賣服務,并以種種理由逃避歸還收藏者所支付的費用,。該情況已在全國多地出現,,騙局五花八門,受騙藏家眾多,。
據了解,,雖然中國拍賣協(xié)會的《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企業(yè)自律公約》明確“不于拍賣前向委托人收取任何費用”,由于《拍賣法》并無對拍賣“前期費用”的約束條款,這使得收藏者維權舉步維艱,。
就此中國拍賣協(xié)會負責人表示,,正規(guī)拍賣公司并不收取前期費用,一些涉足拍賣的文化公司也并不具備拍賣資質,。該負責人同時呼吁《拍賣法》修改完善,,“不能只規(guī)范拍賣企業(yè),更應該去規(guī)范拍賣行為”,。
收藏者陷“拍賣”迷局
7旬老嫗借錢付拍賣“前期費用”,;委托合同變更無資質公司
一個月前,77歲的沈阿姨帶著前年買的紀念紙幣,,來到珠市口一家拍賣公司咨詢,。“他告訴我,,我的紀念幣最低估價32萬”,,沈阿姨回憶,銷售人員王波連連稱贊她的錢幣品是精品,。
沈阿姨每套一兩百元入手的熊貓紀念紙幣和生肖紀念紙幣,,被王波估價為每套2000元至8000元,32萬元的總價值令沈阿姨心動,。
而在三天前,,沈阿姨在另一家拍賣公司咨詢,同樣紀念幣估價總共兩萬多元,,因為沒有達到3萬元的最低上拍標準,,該公司拒絕了她的拍賣委托。
沈阿姨詢問得知,,在王波推薦的拍賣“精品場”,,支付兩萬元“前期費用”,能得到包括藏品拍照,、網上發(fā)布,、場地等服務。
沈阿姨向王波表示,,自己剛花了近10萬元做了腰間盤突出手術,,手頭并不富裕。
沈阿姨說,,王波向領導申請優(yōu)惠打折后,,恭喜她“幸運”地得到了最后一個優(yōu)惠名額。
在王波不斷催促之下,,沈阿姨三天內分別向外甥和女兒借錢,,頂著家人反對的壓力,,在10月20日只身帶著現金,簽約付款,?!拔覜]戴眼鏡,合同上啥字也看不清,,他們就說簽字,我就簽了,?!?/p>
而就在沈阿姨交款的路上,王波還打電話到家里,,催促快點交錢,。“你們都有父母,,我這樣騙你們家老人行嗎,!”沈阿姨女兒劉女士在電話中痛斥對方,但她攔不住自己的母親,。
簽約4天后,,沈阿姨再次接到王波電話,通知她帶著合同到慈云寺的一家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在那里,,沈阿姨之前與拍賣公司簽的合同被換成了與這家文化公司的合同,舊合同也被收回,。
新京報記者在北京市企業(yè)信息網上查詢,,之前與沈阿姨簽合同的拍賣公司有相關注冊信息,并持有“拍賣經營許可證書”,。而之后的文化公司查詢不到任何注冊信息,,在全國拍賣行業(yè)管理信息系統(tǒng)中也查不到任何信息。
電話兩端的“較量”
設計專門“話術”引誘各類收藏者,;電話等個人信息疑為購買
這家無資質的文化公司是如何開展拍賣業(yè)務的,?近日,新京報記者通過應聘電話銷售人員,,進入包括這家無資質文化公司在內的多家從事藏品拍賣的機構,,一探究竟。
“他們就是送上門的錢,,你抓不住是你沒本事,!”在無資質文化公司每天的“開工動員會”上,主管的王經理都會以各種方式,,來激勵20余名銷售人員引誘收藏者,。
在無資質文化公司不足二十平米的辦公室內,,“執(zhí)行力就是一切”標語醒目、電腦屏保不時閃過“堅持就是勝利”字樣,、電話屏幕的提示語寫著“加油,!”在桌子圍擋上,還貼著用于激勵銷售員的百元人民幣鈔票,。
公司共有四個銷售組,,每組日平均接待18位客戶,一般其中會有兩三位簽單,,每單額度1到3萬不等,。“一筆成功生意的敲門磚,,就是電話約面談”,,一名長期在此供職的銷售員說。
背“話術”是每名新入職銷售員的第一項任務,。在十多頁“收藏品藝術品話術及思路”中,,通話流程從詢問是否有藏品開始,到出手打算,、邀約至店,、約定下次通話時間等,每個模塊下細分多種風格,,如邀約部分可走常規(guī)路數,,說明自己是拍賣公司征集藏品;也可走熟人路線“您還記得我嗎,,我可想您了,!”同時以贈送禮品誘導。
在該公司內部,,還有一套電話銷售系統(tǒng),,對客戶姓名、電話,、通話記錄,、有無意向進行歸納,甚至還有更為細致的描述,,如“剛做完手術”,、“喜歡嘮感情”、“鐵公雞”等,。
至于這些電話的來源,,王經理在給新員工培訓時稱,“客人要問,,就說是您買收藏品時留下的”,。而方莊一家拍賣公司王總則向員工透露,,這些電話是以五毛錢一條的價格從收藏品公司購買,而且被多家拍賣公司“共享”,。
“邀約成功的一大關鍵,,是先不要提錢”,無資質文化公司老員工李杰向記者傳授“經驗”時說,,公司的客戶九成左右都接觸過其他拍賣公司,,很多有被騙的經歷,所以打電話邀約時你要說“前期不收費”,,“注意是‘前期’,,客戶約來后可以變相收費,人不來沒用”,。
“暗戰(zhàn)”客戶接待室
約見客戶打“感情牌”;收“前期費用”銷售人員獲可觀提成
完成背“話術”,,約客戶等“前期培訓”后,,記者被吳經理帶到樓上客戶接待室,與樓下狹小的辦公室不同,,這里寬闊的房間內擺放著紀念幣,、花瓶、木雕等展品,,背景音樂音量放得很大,,難聽清其他人的談話。
“一般先倒茶寒暄一下,,聊聊生活,,再慢慢入正題,好好學著”,,在吳經理安排下,,記者坐在一位老人斜后方,女銷售員朱麗正試圖說服這位老人,,簽下1萬精品場的拍賣合同,。據了解,從今年7月,,朱麗就開始聯(lián)系這名老人,。
“我們拍賣公司最不缺客戶,您都拒絕N次了為什么還找您,?說白了真的是您的藏品好,,價值高,要不我犯得著嗎,?”朱麗邊在Ipad上翻看老人書法藏品的照片,,邊希望老人能委托公司進行拍賣,。
看到老人面露疑惑,朱麗緊接著打起感情牌:“上次拍賣會辦得特好,,可惜了您沒參與……時間不能倒流,,說實在的,我真的不想眼看著您錯過,,認識您這么久都還沒幫您賣出東西,,我真的挺愧疚的?!?/p>
一聽這話老人笑了,,但還仍然在猶豫。見今天成交把握不大,,朱麗邊約下次見面時間,,邊撫著老人肩膀將其送走。
面談并非每次都能成功,,對此公司“話術”也曾總結了經驗:介紹完如果客戶不說話,,說明在掙扎,此時需要給客戶造更大的夢,,說能掙多少多少錢,,再問他,進一步探求客戶心理,?;蛘吒嬖V客戶今天簽可以享受客戶優(yōu)質待遇,能當天簽一定當天簽,,除非是有把握的大客戶,,才可以留給對方回家籌錢的時間。
據王經理說,,公司“前期費用”包括四種等級的拍賣會場:普通場最低價4千,,精品場1萬,專場兩萬,,會員VIP10萬,、20萬、50萬不等,。此外還有拍賣標的前期評估,、印刷、宣傳,、圖錄,、人工、場地以及成交后拍賣標的交接等項目的費用開支,。
但銷售員開價經常遠遠高出王經理所說的最低價,,為最后的討價還價留出大量空間,。一旦業(yè)務談成,銷售員也可從中獲取可觀的提成,。
“如果簽下合同,,你們的提成是8%到20%,”王經理在培訓時稱,,銷售人員簽訂合同金額5.1萬以內提成8%,,5.1萬到10.1萬提10%,10.1萬到15.1萬提14%,,15.1萬到20萬提成16%,,30萬以上提20%。據王經理透露,,上個月曾有銷售人員簽了筆150萬的單子,,提成高達40萬。
“前期費用”亂象叢生
業(yè)內人士曝“拍賣”內幕:偽“專家”估價,,“托兒”假競買
除這家無資質文化公司外,,新京報記者還進入到方莊附近一家拍賣公司。
在進入該公司第二天,,一名周姓銷售人員為“簽成了一單”欣喜不已?!捌鋵嵾@位客戶上次已經收過一次,,這次她拿了其他藏品過來就再收費,簽了五萬,,我可以拿一萬多的提成”,。
記者輾轉聯(lián)系到這位客戶馮女士,其委托拍賣合同上的保留價為50萬,,“前期費用”為“零”元,,但同時馮女士手中卻有她支付5萬元“圖錄費”后得到的收據。
對于收取的“前期費用”為何沒有合同上記錄,,這家公司王總表示:“客戶自愿簽的合同,。”
記者同時注意到,,每當有客戶前來,,這家公司田姓主管就會變身“請來的專家”,為客戶的藏品估價,。
“拍賣分無底價和設保留價兩種方式,,無底價起拍成交價可能低于起拍價,存在風險,。設保留價需要承擔8%的前期費用”,,該田主管還向客戶介紹,,《拍賣法》規(guī)定,全國任何一家拍賣公司設保留價,,都是要交前期費用的,。但記者翻閱《拍賣法》,并未發(fā)現相關規(guī)定,。對于委托拍賣的傭金,,《拍賣法》只在成交與否方面做出規(guī)定,并無拍賣前后的區(qū)別,。
“收藏品我沒有,,如果需要我去拍賣會上當托兒可以”,記者電話約客戶時,,還遇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士,,她稱自己起初是去拍賣會買東西,后來被拍賣公司找去當“托兒”,,“大拍小拍我都去過,,一天120到150元,舉完牌子就走”,。
該女士透露,,她和其他“托兒”閑聊得知,一些拍賣會上90%都是托,,最終成交的沒幾件,,拍賣公司盈利主要靠收“前期費用”。
“現在拍賣市場不景氣,,很多拍賣會競拍者都是‘托兒’”,,昨日,北京華威橋附近一家拍賣公司負責人喬森透露,。
另據全國拍賣行業(yè)管理信息系統(tǒng)顯示,,2015年1-9月,全國拍賣行業(yè)實現成交額同比下降24.2%,。
此外,,在上海一家拍賣公司工作過的羅先生表示,一些拍賣公司每天都會在網上瀏覽,,只要出現質疑的帖子立即聯(lián)系刪除,。“可能你正在看的帖子,,再刷新就沒有了,。”
法律空白 監(jiān)管缺失
收藏者“前期費用”難要回,維權困難,;專家稱應完善拍賣行為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在全國各地,收藏者拍賣未果討要“前期費用”引發(fā)的糾紛屢有發(fā)生,。
去年,,河南鄭州收藏者張先生夫婦有藏品想要出手,于是與武漢楚漢文谷文化交流公司(簡稱楚漢文化公司)簽了委托展覽拍賣服務合同,,除支付10000元“服務費”外,,還花了62000元辦了“至尊會員卡”,之后又以紐約參展“保證金”,、“運輸費”,、“幫忙提升業(yè)績”等名目多次收取“前期費用”。
藏品還沒有開始拍賣,,王女士就已經付了12.9萬元,。去年底母親生病急需用錢,王女士想去要回最后交的20000元遭到拒絕,?!拔覀冋襾砉ど蹋绢I導當著工商人員的面說沒錢”,。
據媒體報道,,去年,湖北省文物局曾聯(lián)合公安,、工商等部門,,對楚漢文化公司涉文物拍賣一事進行過調查。張先生近日告訴新京報記者,,他們和該公司多次交涉,至今沒有結果,。
“就像中介賣房子,,賣成才收傭金,如果只是去問問價錢就收費肯定是不合理的”,,對于“前期費用”帶來的收藏品拍賣種種亂象,,中國拍賣行業(yè)協(xié)會秘書長李衛(wèi)東表示,規(guī)范的拍賣機構是不收“前期費用”的,,如遇到以圖錄費,、鑒定費、宣傳費等名義收取大量費用的拍賣公司,,賣家最好避開,。“東西賣不出去,肯定想辦法要先收客戶的錢,?!?/p>
李衛(wèi)東介紹,《拍賣法》沒有對拍賣公司收取“前期費用”做出規(guī)定,,目前僅有中國拍賣協(xié)會倡導的《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企業(yè)自律公約》,,明確規(guī)定“不于拍賣前向委托人收取任何費用”。
就有拍賣公司稱會把拍品運往國外拍賣的情況,,李衛(wèi)東表示,,據他了解,現在基本上是國外的東西回流到國內來賣,,目前還沒有形成中國藏品去國外拍賣的市場,。
此外記者注意到,收取“前期費用”的拍賣公司,,大多以文化公司的名義出現,。有業(yè)內人士介紹,一些所謂的藝術品公司,、文化公司等,,并非國家正式認可的拍賣公司,沒有拍賣經營批準證書,、文物拍賣許可證等資質,。
李衛(wèi)東建議,收藏者在挑選拍賣公司時,,可以在中國拍賣協(xié)會上查詢是否是簽署自律公約的企業(yè),,以及是否是符合“文化藝術品拍賣規(guī)程”的達標企業(yè)。對于拍賣公司可能存在假拍的行為,,市民可以向工商部門舉報,。
李衛(wèi)東坦言,對于文化公司從事拍賣業(yè)務,,中國拍賣行業(yè)協(xié)會還無法制約,,非拍賣公司的拍賣行為屬超范圍經營,《拍賣法》中也無規(guī)定,?!岸嗄陙恚覀儏f(xié)會一直呼吁修改完善《拍賣法》,,希望法律不只是規(guī)范拍賣企業(yè),,還應該規(guī)范拍賣行為”。(文中王波,、李杰,、朱麗均為化名)
(記者 趙朋樂 實習生 陳光 攝影 盧淑嬋 趙朋樂)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收藏品拍賣 前期費用 拍賣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