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仇英特展蘇博開幕 收官《吳門四家》大展
“見仇實父畫,,方是真畫,,使吾曹皆有愧色,。”這是明代書畫大家文徵明所作的慨嘆,雖說其中不無自謙處,,但對同為明代“吳門四家”之一的仇英的青睞與肯定卻是溢于言表,。
在仇英清麗明秀的山水畫背景下,一曲悠遠的笛箏合奏《妝臺秋思》惹人鄉(xiāng)思,,11月8日下午5點,,在國內外數(shù)十位博物館館長的“電子簽名”見證下,蘇州博物館持續(xù)四年的“吳門四家”系列學術展覽的最后一展“十洲高會——吳門畫派之仇英特展”正式開幕,,此次“仇英特展”于11月9日舉辦學術研討會,,11月10日正式對公眾開放,持續(xù)展至12月20日結束,。
上海博物館提供的巨幅《劍閣圖》為仇英最具代表性的山水畫
仇英存世作品并不多,,代表作品如《劍閣圖》、《桃源仙境圖》,、《清明上河圖》等多藏于海內外國有文博單位,。此次仇英特展,蘇州博物館在前三期先后舉辦沈周,、文徵明,、唐寅展經(jīng)驗的基礎上,經(jīng)過近一年的周密籌劃,,成功將上海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中國美術館、美國克利夫蘭美術館,、檀香山美術館等國內外12家文博機構的仇英書畫精品31件匯集一堂,。內容涵蓋了山水、人物,、花鳥,、歷史故事等不同主題,卷,、軸,、扇面、冊頁各類書畫形制齊全,。據(jù)悉,,去年,臺北故宮也曾舉辦仇英大展,,不過展品均是臺北故宮藏品,。
“仇英的情感幾乎都隱藏在認真的筆墨之中”
仇英,字實父,,號十洲,,約生于明弘治十一年左右(1498年,也有觀點是1509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原籍太倉,后移居蘇州,,拜周臣門下學畫,,住桃花塢一帶,為文徵明,、唐寅所器重,,并曾在鑒藏大家項元汴、周六觀家中見識了大量古代名作,,臨摹創(chuàng)作了大量精品,。他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認真,一絲不茍,,每幅畫都是嚴謹周密,、刻畫入微。仇英憑其勤奮與努力,,以他獨特的繪畫技巧,,成為明代蘇州非常有代表性的職業(yè)畫家之一,由于畫風精工而又有士氣,在畫史上得以與沈周,、文徵明,、唐寅齊名,并稱為“吳門四家”,。
“觀看仇英的繪畫,,感覺與唐寅很不一樣。從性情中人唐寅的畫中,,每每可以讀出他當時的情緒,,仇英則不然,那些絲絲縷縷的情感幾乎都隱藏在極其認真的筆墨之中,。這可能與他常年客居江南幾位收藏家家中有關:似乎他的個人喜好,,已經(jīng)完全被收藏家的審美取向所影響,或者說完全被藏家家中的唐宋名畫所影響,,在前輩大師高超的繪畫技藝下,,仇英不得不收拾起自己的情緒,以一種近乎虔誠的心情,,冷靜地臨摹著歷代高手的作品,。今天我們在展覽中看到的《臨宋人畫冊》,若與原作對照,,幾乎難辨真假,。”蘇州博物館研究人員在導覽中介紹。
明代張丑在《清河書畫舫》中對仇英評價說:“山石師王維,,林木師李成,,人物師吳元瑜,設色師趙伯駒,,資諸家之長而渾合之,,種種臻妙。”
此次展覽開啟了蘇博二樓書畫廳和負一樓特展廳的三間展廳,,它們分別被命名為琴書堂,、天籟閣和玄賞齋。
“山水清音”部分可以分為四大類:即表現(xiàn)自然山水的江南風景,、表現(xiàn)文人閑居生活的園林風景與隱逸山水,、表現(xiàn)文學名篇的意象山水、表現(xiàn)道家理想的仙山樓閣等,。仇英早年本師為周臣,,故風格上多有偏于北宗一路的院體、浙派風格,;又因其與文徵明及其弟子交游,,故亦有偏于南宗一脈的文人畫風格,。由于仇英在青綠山水上的獨特造詣,董其昌視之為北宗代表人物趙伯駒之后身,,本次展覽中的《桃源仙境圖》,、《玉洞仙源圖》即可見一斑。
展覽現(xiàn)場,,上海博物館提供的巨幅《劍閣圖》為仇英最具代表性的山水畫,,為仇英晚年時期客居于收藏家項元汴處摹歷代名跡所繪,圖中連山險絕,,崖立如劈,氣勢奔放,,生動繪出蜀道行旅之難,。
天津博物館提供的《桃源仙境圖》取法院體,細潤明麗而風骨勁峭,,山中廟臺亭閣在云霧中時隱時現(xiàn),,若仙若幻。
人物仕女如《仿倪瓚像》之風神,、《柳下眠琴》之野逸,、《搗衣圖》之離思;花鳥部分如《沙汀鴛鴦圖》之柔淡,、《蘭花圖》之葳蕤,;歷史故事如《臨蕭照瑞應圖》、《職貢圖》之經(jīng)營,,各有意趣,,令人回味。
歷史部分則有《臨蕭照瑞應圖》,、《職貢圖》,、《清明上河圖》等,盡管仇英是一個沒有故事的人,,但他卻對歷史故事畫有著深刻的認識,,其曰:“唐宋人圖一故事,有意風世,。非賢孝忠良,,則幽閑雅逸,終不落惡趣,。元人始以艷麗相高,,無非奢靡。”
仇英款《清明上河圖》描繪明朝蘇州景象
與前不久在北京故宮90周年石渠寶笈特展展出的宋代張擇端《清明上河圖》摹寫北宋汴梁街景不同,,仇英款《清明上河圖》(遼寧省博物館收藏)結構大體按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的景物順序布局,,但描繪的是明朝中期蘇州繁榮的景象,。與呈現(xiàn)汴梁風土人情的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相比,仇英版《清明上河圖卷》中房屋建筑更為規(guī)整宏大,,崇樓臺閣,、深宅大院,連商鋪的門面也頗為寬敞,,畫中沿河兩岸展開來描繪,,人物超過2000個,包括裱畫店,、銀樓,、香樓、古玩瓷器店等,,且有女伎歌舞,、校場騎射等,可謂一幅具有紀實性質的社會世俗風情畫卷,。
此圖明朝末年在嘉興項元汴家,,清乾隆時入內府,此后在乾隆,、宣統(tǒng),、嘉慶內府傳承收藏。1920年代,,末代皇帝溥儀將其盜出宮外,,帶到東北后才流落民間,1950年,,它與張擇端原本一起,,在東北博物館臨時庫房由文博大家楊仁愷先生發(fā)現(xiàn)。
蘇州博物館方面表示,,希望通過此次展覽,,讓觀眾在品味仇英獨特繪畫氣息的過程中,體會原本籍籍無名的仇英如何依靠自己的刻苦與努力,,成為留名畫史的名家大師,。作為“吳門四家”系列學術展覽的最后一站,此次仇英特展也將進一步展現(xiàn)明代中后期,,吳中文人之間的交游往來,,為再現(xiàn)那一段蘇州文化史上的黃金時代,鋪陳出最后的篇章,。
據(jù)悉,,在“吳門四家”結束后,蘇州博物館明年將舉辦“過云樓”收藏大展,。
編輯:陳佳
關鍵詞:仇英特展 蘇博開幕 收官《吳門四家》大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