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香山修繕開放五名亭
今秋賞紅葉又添絕佳觀賞點
昨天,,香山公園修繕再現(xiàn)的青未了,、絢秋林、云巢亭,、延月亭,、小有亭五處由乾隆御筆親題的名亭,正式對市民開放,。孫戉攝
今秋賞紅葉,,香山將再添五處絕佳觀賞點。昨天,,香山公園絢秋林,、青未了等5處名亭,在原遺址上修繕完畢并對游客開放,。一個月后,,游客可在這五處名亭中,一覽萬山紅遍,。據(jù)透露,,香山公園棲月崖、雨香館,、知樂豪、香山寺,、聽法松等靜宜園二十八景古跡也正在修復中,。
作為歷史最為悠久、變色最早的紅葉觀賞地,,香山紅葉久負盛名,。昨天,香山公園紅葉物候觀測小組啟動首次觀測,。“從目前情況看,,香山紅葉主要樹種黃櫨長勢良好,葉片飽滿,、紋理清晰,,如果秋季天氣良好,今年紅葉將有較好觀賞效果,。”觀測小組負責人介紹,,依據(jù)數(shù)據(jù)分析,由于今年夏季降雨量充沛,秋季降雨量及時,,特別是進入9月北京仍有降雨,,雨水對黃櫨的生長十分有利。與此同時,,公園專業(yè)技術人員定期觀測黃櫨生長情況,,通過澆水、施肥,、打藥,、修剪等方式加強養(yǎng)護。
近兩年,,香山公園在東門,、靜翠湖、知松園,、眼鏡湖等附近新種植自由人槭,、麗紅元寶楓等,今年公園還新種植5000株黃櫨,,“賞紅季”將為游客奉獻更好的觀賞效果,。預計今年10月中旬,香山紅葉觀賞季將正式開始,,具體時間還要看“十一”之后的天氣變化以及紅葉變色情況,。
今年,香山公園修繕了園內的五處名亭,,即絢秋林,、青未了、云巢亭,、延月亭和小有亭,。五處名亭的原有匾額,均為乾隆皇帝御筆親題,,1860年被英法聯(lián)軍焚毀,。去年起,香山公園首次在遺址上修繕名亭,,目前已修繕完畢,,向游客開放,為游客提供多角度賞紅場所,。
南山附近的青未了和絢秋林兩處名亭,,均為著名的香山靜宜園二十八景之一。青未了是乾隆皇帝命名,,取自杜甫《望岳》中“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一句,。這是一座五間四面環(huán)廊的歇山式殿閣,位于靜翠湖上方,,處于南山最東端凸出位置,,站在公園東門廣場即可看到此亭。居于此亭中,,視野極好,,既可遠眺京城勝景,又能近瞻南山十萬紅葉林區(qū)全貌,。絢秋林位于玉乳泉上方,,是一座四面出軒的單檐十字歇山式方亭,西側巨石林立,,有乾隆皇帝鐫題的“疊翠”“蘿屏”“翠云堆”“留青”等石刻,。
修繕完畢的另外三亭均位于平臺方向。云巢亭位于棲月崖附近,,小松鼠平臺上方,,得名于南宋四大家楊萬里《題曾無疑云巢》,居于亭中,,好似云端,,高不可攀、美不勝收,。延月亭位于森玉笏上方,,得名于賞月之意,香山中帶有“月”字的景點很多,,平臺附近就有玉華岫邀月榭,、棲月崖、延月亭三組建筑,,分別體現(xiàn)了不同地理位置賞月時的不同意境,。小有亭位于香霧窟東側,取自“小有洞天”之意,。
公園工作人員還為游客提供了一條最佳線路,一次游遍五名亭,。即東門—靜翠湖—青未了—翠微亭—雙清別墅—絢秋林—閬風亭—小松鼠平臺—云巢亭—延月亭—平臺—小有亭—從中路下山,,全程約100分鐘,登山途徑較平緩,,主要行走在南山紅葉林中,。(記者 袁京)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紅葉 香山 乾隆御筆親題 正式開放 觀賞點 香山紅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