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102歲“民國才女”張充和去世 合肥四姐妹成絕響
民國閨秀,、“最后的才女”張充和6月18日下午一時在美國去世,,享年102歲。合肥四姐妹成為絕響,。
鳳凰網(wǎng)文化綜合 民國閨秀,、“最后的才女”張充和6月17日下午一時在美國去世,享年102歲,。合肥四姐妹成為絕響,。
張充和,1914年生于上海,,祖籍合肥,,為淮軍主將、兩廣總督署直隸總督張樹聲的曾孫女,,蘇州教育家張武齡的四女,。在父親的影響下,四姐妹個個蘭心蕙質(zhì),、才華橫溢,,公數(shù)充和為最。弟弟們多是出自北大,、清華的學者,、藝術家,。張充和在1949年隨夫君赴美后,,50多年來,在哈佛,、耶魯?shù)?0多所大學執(zhí)教,,傳授書法和昆曲,為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默默地耕耘了一生,。
張充和一生低調(diào),,為人謙和,淡泊名利,。她曾戲說,,她對自己的作品就像隨地吐痰,無刻意留存,。誰有興趣誰收藏,,誰想發(fā)表誰發(fā)表,“一切隨緣”,。出于敬重,,大家都喚張充和為“張先生”,。稍稍熟悉民國掌故的人都會知道,這是一個連綴著許多雅致,、浪漫,、歌哭故事的名字,在許多仰慕者聽來,,更仿佛是一個從古畫綾緞上走下來的名字,。她是已故耶魯東亞系名教授傅漢斯(HansH.Frankel)的夫人,當今世界碩果僅存的書法,、昆曲,、詩詞大家。自張愛玲,、冰心相繼凋零,、宋美齡隨之辭世以后,人們最常冠于她頭上的稱謂是——“民國最后一位才女”,。因為大作家沈從文的夫人張兆和是她的親姐姐,,她的名字常常會跟沈從文聯(lián)系在一起——今天湘西鳳凰沈從文墓地的墓志題銘,就是出自她的手筆,。
她是民國時代重慶,、昆明著名的“張家四姐妹”之一,集聰慧,、秀美,、才識于一身,是陳寅恪,、金岳霖,、胡適之、張大千,、沈尹默,、章士釗、卞之琳等等一代宗師的同時代好友兼詩友,。她在書法,、昆曲、詩詞方面的造詣,,早在三十年代就曾在北大開班講授,,享譽一時。她的書法各體皆備,,一筆娟秀端凝的小楷,,結體沉熟,骨力深蘊,,尤為世人所重,,被譽為“當代小楷第一人”,。在各種出版的昆曲圖錄里,她的名字是和俞振飛,、梅蘭芳這些一代大師的名字連在一起的,。1943年在重慶粉墨登臺的一曲昆曲《游園驚夢》,曾轟動大后方的杏壇文苑,,章士釗,、沈尹默等人紛紛賦詩唱和,成為抗戰(zhàn)年間一件文化盛事,。
少年經(jīng)歷
與三個姐姐所不同的是,,張充和在她只有11個月時便過繼給二房的奶奶當孫女。養(yǎng)祖母對小充和溺愛有加,,自任啟蒙老師,,言傳身教大家閨秀的風范。養(yǎng)祖母還花重金延請吳昌碩的高足,、考古學家朱謨欽為塾師,,悉心栽培她,還另請舉人左先生專教她吟詩填詞,。張充和天資聰穎,,悟性甚高,4歲會背詩,,6歲識字,,能誦《三字經(jīng)》、《千字文》,。充和如是10年,,閉門苦讀《史記》、《漢書》,、《左傳》,、《詩經(jīng)》等典籍,。充和晚年一直銘感這兩位恩師為她奠定了國學的功底,。受佛教徒養(yǎng)祖母的影響,充和幼時極富同情心,。
1930年養(yǎng)祖母告別人世后,,16歲的充和“歸宗”回到蘇州,承歡在父親的膝下,,在父親創(chuàng)辦的樂益女校上學,,與姐妹們共同生活。四姐妹自辦起文學社團水社,,弟弟們和鄰居小朋友辦了個九如社(家住九如巷),。姐弟們結伴郊游,、騎自行車、賽球,。充和長期生活在閉塞的合肥,,不懂玩球規(guī)則,只能當個守門員,。父親是位昆曲迷,,常請曲家到家中教女兒們拍曲,四姐妹成立了幔亭曲社,。充和也漸漸愛上并癡迷起昆曲來,,還常與大姐元和在《驚夢》中唱對手戲。
編輯:曾珂
關鍵詞:才女張充和去世 合肥四姐妹 民國才女張充和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