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一品一鑒一品一鑒
博物館紀念品把記憶帶回家珍藏
印有莎翁作品年表的尺子,。
逛博物館,,經(jīng)常被看作是高大上的藝術學習和精神享受,,與購物這件事似乎并不搭邊。實際上,,博物館大都開設有自己附屬的小商店,,盡管這些商店通常不大,有的甚至小得只能叫作紀念品柜臺,。逛完博物館,,不妨留意下這個小小的“三產(chǎn)”,那里往往有些特別定制的東西,,值得買回家回味收藏,。
把著名“展品”帶回家
在《環(huán)球時報》記者看來,博物館的紀念品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當然是著名展品的延伸復制品,。這樣的延伸復制品往往非常特別,如果沒有參觀過博物館,,放在街頭小店,,大眾都不知道是什么??墒菍τ隗w驗了博物館博大精深的游客來說,,它們就成了知識和興致的載體,而且還具備某種收藏價值,。
大英博物館有一塊叫做“羅塞塔石碑”的鎮(zhèn)館之寶,,其實就是一塊平滑的石頭,上面有用希臘文和兩種古埃及文字寫成的文獻,。因為幾種文字的內(nèi)容完全相同,,而希臘文是考古學家可以讀懂的文字,通過對照研究,,這塊石碑也就成為了解開古埃及文字的鑰匙,。石碑雖然看起來完全不起眼,但它重要的研究價值實在令人不敢小覷,。而在大英博物館的紀念品商店里,,“羅塞塔石碑”被制作成了冰箱貼。買這么一塊灰色冰箱貼帶回自己的廚房,,在煎炒烹炸之余品味一下高深的古埃及,,顯然有一種奇異的感覺。同樣,,在德國萊比錫門德爾松故居博物館,,買一個播放這位音樂大師作品的音樂盒,也會讓人感覺到音樂之外的魔力,。
各種繪畫博物館也深諳這其中的奧妙,。不少精美的畫作很早就制成明信片在博物館的小商店中出售,由于它們大多非常忠實于原作,,剛剛受到了博物館原作熏染的觀眾,,常常會購置一兩套珍藏起來。除了明信片,,這些名作還會印在咖啡杯,、領帶等各種生活用品上。這些百貨商店不太可能接受的有些怪異的用品,,在博物館的特定環(huán)境里卻充滿了魅力,。在巴塞羅那米羅博物館的小商店里,,博物館根據(jù)米羅畫作色塊豐富的特點,把畫作制成不同色彩的木塊拼圖,,玩熟了的孩子可能比研究米羅的專家還熟悉其圖畫的色彩構成,。當莫奈畫展在上海展出時,博物館還把畫作相關的小商品也帶來了中國——他們將莫奈的睡蓮圖精準地印在雨傘和酒瓶套上,。想想霏霏細雨中,,舉一幅莫奈睡蓮圖穿行在江南水鄉(xiāng),該是何等的優(yōu)雅風情,。
航海博物館鋼哨
博物館里淘真貨
第二類紀念品是博物館喜歡銷售的與展品相關的書籍和用品,,而且你不用擔心買到假貨。比如,,在福爾摩斯紀念館買上一套《福爾摩斯全集》和一個福爾摩斯用的煙斗,,或者在航海博物館置辦一只黃銅指南針。這些東西在市場上也同樣可以買到,,但從博物館購置總是多了幾分文化的內(nèi)涵和真品的保障,。
泰絲在泰國非常有名,作為一個游客,,在旅游市場上會覺得眼花繚亂,,真?zhèn)坞y辨。而在泰絲博物館里的貨品則信譽度高很多,,那里有整匹整匹的泰絲,,花紋和色彩也許不如街上的花哨現(xiàn)代,顯得傳統(tǒng)些,,但卻貨真價實,。抱一捆回家,似乎內(nèi)心十分踏實,。
同樣地,,在莎士比亞的出生地,買一本可以放在口袋里的莎翁作品,,雖說很多是古代的英語,,很難看懂,但那油墨的清香似乎也散發(fā)著原汁原味的意蘊,。此外,,這個博物館的莎翁作品年表也非常權威,而且它居然是印在一把普通的未油漆的木尺上,。木尺一面是正常的刻度,,另外一面則是莎士比亞各部作品問世的年份,看起來一目了然,。相信非專業(yè)人員一生大概都不需要查看這樣的年表,,但是手執(zhí)這樣一把尺子,,怎么就那么覺得自己有文化呢?
“朕知道了”膠帶。
創(chuàng)意紀念品噱頭十足
當然,,博物館還有些展品非常富有創(chuàng)意,。比如臺北“故宮博物院”著名的搞怪膠條——一卷膠條上從頭到尾不斷地印著皇帝的御筆“朕知道了”,。很多沒去過臺灣的人都會請朋友帶一卷回來,。北京的故宮博物院如今也推出了“朝珠耳機”等非常有趣的產(chǎn)品,讓年輕人對參觀博物館多了不少念想,。這噱頭大概可以起到吸引觀眾的作用,。不過,有件事毋庸置疑,,那就是因為博物館出售的東西比較小眾,,較少大批量生產(chǎn),所以大多相對比較貴,。從經(jīng)濟的角度,,不太劃算,忍不住購買的,,估計也是壓抑不住熱愛文化的心,。
帶走博物館的紀念品,也就帶走了博物館的記憶,。獨特元素,,創(chuàng)新設計,緊貼生活,,反映時尚……紀念品已不是毫無生氣的物件,,它既是商品,也是文化品,,還是記憶的載體,,它們變成了活的教科書,成了開啟你與博物館之間故事的鑰匙,。 (本報特約記者 徐春昕)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博物館 紀念品 展品 文創(chuàng)產(chǎn)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