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解決欠薪“三招”要硬
對用工單位惡意欠薪,,理論上可以追究刑責,,但一些地方的職能部門,、司法機關仍痛感“立案難,、審判難、執(zhí)行難”,。“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如果中看而不中用,,必然助長欠薪者的僥幸心理和囂張氣焰,令惡意欠薪愈演愈烈,。
春節(jié)臨近,,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進入高發(fā)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近日公布一批犯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的典型案例,,要求各級勞動保障監(jiān)察機構與司法機關聯(lián)動,,對惡意欠薪犯罪實行零容忍。北京市各級法院上月開展追索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專項執(zhí)行活動,,目前已追索拖欠農民工工資400余萬元,。河北省高院下發(fā)緊急通知,要求對涉農民工工資支付案件依法及時立案,、從快審判,、集中執(zhí)行,目前該省法院為農民工執(zhí)行回工資864多萬元,。
農民工奔波忙碌了一年,,想帶著辛苦錢回家過年,多數(shù)欠薪行為恰恰發(fā)生在這個當口,,給了農民工當頭一棒,。一些農民工反復討薪無果,不惜采取破壞工地設施,、爬塔吊相威脅,、跳樓自殺等極端手段維權,為此面臨被治安處罰甚至被判刑的危險,,無異于討薪困局中雪上加霜。用工單位今天拖明天,,今年拖明年,,非得等到農民工忍無可忍鋌而走險,有可能影響社會穩(wěn)定,,才多少引起世人的警惕,,不能不說是我們社會的一大悲哀。
無論有多大的困難,,從政府部門到司法機關,,從工會組織到公益機構,,都不能對欠薪問題束手無策。首先,,要從嚴格執(zhí)行勞動法律法規(guī),,依法規(guī)范用工關系做起。一些農民工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識和自我保護的觀念,,加之勞動力市場長期處于供大于求態(tài)勢,,他們在找工作以及上班的過程中,往往并未與用工單位簽訂正式合同,。這樣,,一旦用工單位拖欠工資,或者老板欠薪跑路,,農民工討薪維權就可能缺乏過硬的證據,,勞動關系和欠薪事實也難以認定。鑒于此,,政府職能部門應加強勞動監(jiān)管執(zhí)法,,督促用工單位規(guī)范用工行為,嚴懲不和職工簽合同,、不給職工上保險等違法行為,;工會組織也應將農民工群體納入服務和保障范圍,幫助,、引導農民工與用工單位簽署勞動合同,,使農民工的勞動行為從一開始就得到確認,為追討欠薪維權行為打下基礎,。
其次,,維護積極、健康的市場秩序,,構建公平,、公正的法治環(huán)境,也是解決欠薪問題的一個根本保障,。近年來,,一些地方探索出了農民工工資保障金制度(企業(yè)向政府部門監(jiān)管的專門賬戶繳納一筆保證金,一旦發(fā)生欠薪,,由保證金先行墊付解決),、農民工工資支付監(jiān)控制度、企業(yè)工資支付信用制度,,企業(yè)如果拖欠農民工工資,,事先、事中或事后都要付出相應的代價,,有的要受到相當嚴重的處罰,。對于因“三角債”,、“連環(huán)債”或政府部門拖欠款項,導致用工單位資金匱乏并拖欠農民工工資,,有關職能部門,、公權機關要充分動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幫助,、支持用工單位追討欠款,,并督促其將追回的欠款用于支付農民工工資。
對于用工單位惡意欠薪,,理論上可以按“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治罪,,但一些地方的職能部門、司法機關仍痛感“立案難,、審判難,、執(zhí)行難”。有些地方甚至有過“用工單位自己承認欠薪,,公安機關才能立案偵查”的荒唐規(guī)定,,其結果必然是,沒有一個用工單位會自己承認欠薪,,因此沒有一起欠薪行為能被立案偵查,。“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如果中看而不中用,必然助長欠薪者的僥幸心理和囂張氣焰,,令惡意欠薪愈演愈烈,。
上個月,人社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lián)合下發(fā)《關于加強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案件查處銜接工作的通知》,,規(guī)定可按勞動者提供證據認定勞動用工,、欠薪數(shù)額等事實,欠薪企業(yè)主“逃而不匿”也算逃匿,,不具主體資格單位欠薪將追責,,欠薪案件優(yōu)先辦理快審快結?!锻ㄖ吩谛谭ê拖嚓P司法解釋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勞動保障監(jiān)察執(zhí)法和刑事司法的銜接機制,有助于加大對惡意欠薪行為的震懾力和殺傷力,。多一些這樣的努力和機制創(chuàng)新,解決欠薪問題就能有更積極的行動和效果,。
編輯:水靈
關鍵詞:欠薪 農民工 春節(jié) 市場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