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呼格父母獲賠償將為兒子遷墳 上訪者每天登門取經
原標題:呼格父母獲賠償將為子遷墳 上訪者每天登門取經
[摘要]呼格父母領取到205萬國家賠金,,稱將為呼格買一處新墓地,。呼格案再審宣判后,,上訪者每天登門“取經”,,呼格母親表示,,“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自己之前的樣子,,但我一老百姓,,能有什么辦法呢?”
2月3日,,呼格父母在家中手持《受理國家賠償費用支付申請通知書》,。當日,他倆去銀行提取了205萬余元的國家賠償金,。劉文華 攝
昨日上午,呼格吉勒圖的父母李三仁,、尚愛云夫婦從內蒙古自治區(qū)高院處,,領取了國家賠償金205萬余元。由此備受關注的“呼格案”告一段落,。老兩口表示,,這筆錢將首先用來為呼格吉勒圖購買一處新的墓地。下一步,,呼格父母表示將關注此案的追責情況,。
新京報記者獲悉,在前幾天閉幕的內蒙古“兩會”上,,該案被寫進“兩院”的工作報告,。內蒙古自治區(qū)高院院長胡毅峰認為,此案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推進依法治國,、弘揚內蒙古政法機關正能量的典型案件。
沒打算用賠償金買房子
昨日上午9時許,,李三仁,、尚愛云夫婦在律師的陪同下,趕到內蒙古高院領取呼格案的國家賠償金,,一共205萬余元,。
李三仁介紹,高院支付了國家賠償金的支票,,隨后還安排法院財務部門的工作人員陪同夫婦倆到銀行,,將這筆錢存入二老的個人銀行賬戶,。
宣布再審、再審宣判,、作出國家賠償決定,,再至昨日兌現國家賠償,“呼格案”走完這一系列程序僅耗時兩個多月,。尚愛云對此表示滿意,,她認為,這是依法治國的具體體現,,“非常的公正,、合理”。
拿到國家賠償后,,面對這筆錢,,呼格家人感情復雜。李三仁解釋,,這筆錢是呼格吉勒圖的命換來的,,和自己勞動掙的錢完全不一樣。
李三仁介紹,,會先給兒子買一塊像樣的墓地,。呼格吉勒圖現安葬在呼市郊外,當年草草下葬,,尚愛云說,,墓地的“地方也不平整,而且現在附近蓋起了很多房子,,墳已經快到了村子中間了,,不遷不行”。
呼格的墓地現只剩下一個小土堆,,而且面臨拆遷,。呼格家人已看了兩處墓地,造價在七八萬左右,,但尚愛云希望“再看看”,。
目前老李一家還住在簡陋的兩居室中,有人提議用這筆錢換個好房子,。老李表示,,近期沒這打算。他甚至表示,,即使看病也暫時不會花這筆錢,。
上訪者每天登門“取經”
昨晚,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尚愛云心情大好,,“18年了,,今年終于能過一個開心的年了!”
進入臘月后,,尚愛云早早就買好了年貨,。電話里,這位記者印象中一直愁容滿面的老人開心地聊天:“你應該能聽出來,,阿姨比以前狀態(tài)好多了,。”
尚愛云介紹,呼格案再審宣判后,,家里發(fā)生了許多變化,。“現在家里就沒消停過”,老人介紹,,之前一直是接待記者,,現在是接待上訪者,“哪兒都有,,上海的,、山東的,每天不斷,。”
一位山東中年婦女懇求尚愛云出面,,請求內蒙古高院給山東高院打個招呼,讓她見見孩子,。她和丈夫離異,孩子判給了丈夫,,但前夫一直不讓她看孩子,。
尚愛云非常同情,但也覺得這個女人的想法“很幼稚”,。呼格案的成功翻轉,,讓眾多上訪者看到希望,他們登門拜訪,,希望能夠獲得經驗,,以復制這一“奇跡”。
“有些人真的很可憐,,又是大老遠來的,,但我一老百姓,能有什么辦法呢,?”尚愛云說,。她說,這些上訪者都只看見呼格案今天的成功,而沒有看到她之前的艱辛,。
尚愛云表示,,自己只能陪著對方聊天,然后提供一些記者的電話給對方,。
“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自己之前的樣子”,尚愛云表示,,那段申訴的經歷“不堪回首”,。
編輯:牟宗娜
關鍵詞:呼格父母獲賠償 205萬 國家賠償金 上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