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在北京的維吾爾族青年:暴恐讓大家背了黑鍋
庫爾班江·賽買提2007年采訪記錄制作桑皮紙的老人,。(照片由本人提供)
5月24日,,帕提曼·阿不力克木完成博士論文答辯,,從中國傳媒大學畢業(yè),。(照片由本人提供)
汪泉穆薩江·麥麥提 26歲 新疆喀什人 在北京8年 賣切糕小販
“有人說我們的壞話,我也沒辦法,。我靠這個(切糕)養(yǎng)活一家人,,這就是我們的生活。”
庫爾班江·賽買提 32歲 新疆和田人 在北京8年 紀錄片攝像師
“我不停地在做,,但有時候,,一個暴恐事件,所有的努力就都歸零了,。”
阿利甫·亞克甫 26歲 新疆烏魯木齊人 在北京24年 北京某貿(mào)易公司職員,、微博“在北京的新疆人”運營者
“只要大家彼此尊重,增進了解,,隔閡是不存在的,。我們現(xiàn)在的問題還是因為了解不夠。”
帕提曼·阿不力克木 29歲 新疆庫車縣人 在北京3年 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生
“你盡力呵護的一樣東西老是被別人傷害,,然后讓整個群體背黑鍋,,讓別人都怕我們,但其實大部分的維吾爾人都是善良的??!”
古麗(化名) 47歲 新疆伊犁人 在北京11年 北京某三甲醫(yī)院醫(yī)生
“每當?shù)玫讲∪说目滟潱杏X是為自己的家鄉(xiāng),、自己的民族爭了光,。”
5月22日,暴力恐怖活動再次打破烏魯木齊的平靜,,新疆又一次以傷痕累累的姿態(tài),,步入公眾視野。
自2009年“7·5”事件后,,很多人開始關注新疆,,關注維吾爾族,,但對這個神秘的地方,這群神秘的人,,卻知之甚少,,揣測頗多。
他們中的很多人,,走出新疆,,來到內(nèi)地,在這里生活,,在這里成長,,也在這里奉獻。離開家鄉(xiāng)的日子,,有辛酸,,也有欣慰;有埋怨,,也有理解,。日前,中國青年報記者走近5位維吾爾族青年,,還原他們在內(nèi)地的生活,。
“新疆人不光是賣切糕的、打馕的,、烤肉的”
一提起新疆人,,很多人腦海中都會有些固有的畫面:高高的鼻梁,深邃的眼睛,,長而卷翹的睫毛,,微卷的頭發(fā)上壓著一頂小花帽,或是包裹著各式頭巾……因為有著獨特的長相和裝扮,,生活在內(nèi)地的維吾爾族,,極易在人群中被發(fā)現(xiàn)。
他們也會被定義為一些特有的職業(yè),,比如,,賣切糕的。
穆薩江·麥麥提就是其中的一員,。一周里,,穆薩江至少有3天會到國家圖書館門前來擺攤。在北京街頭,,穆薩江的“店鋪”隨人流而動,。當旁人走近,他便咧開嘴,露出整齊而潔白的牙齒,,熱情地問一句,,“老板,來一點,?”
這幾年,,調(diào)侃切糕的段子此起彼伏,讓這個行當越發(fā)難做,。
“你知道網(wǎng)上有很多關于維吾爾族和切糕的玩笑嗎,?” 中國青年報記者問。
穆薩江輕笑了一下,,“有人說我們的壞話,,我也沒辦法。我靠這個養(yǎng)活一家人,。”他指了指自己面前的切糕,,“這就是我們的生活。”
穆薩江來自喀什,,今年是他在北京的第8個年頭,。兩個兒子,一個5歲,,另一個還不滿1歲。
編輯:曾珂
關鍵詞:新疆 維吾爾族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