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理論>建言立論
“家門口協商”的探索
如何促進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推動人民群眾參與基層治理,是新時代加強和改進基層政協工作的一個重大課題,。上海市浦東新區(qū)政協深入學習中央及市委政協工作會議精神,在總結近年來委員進社區(qū)工作經驗的基礎上,,2020年3月,將政協委員協商活動站建在“家門口”,,實現36個街鎮(zhèn)全覆蓋,,500多名委員全入站。通過科學謀劃定規(guī)則,、合理編組定架構,、統一標準定場所、明確任務定機制,,各協商活動站統一“亮標識”“亮職責”“亮身份”,,著力打造“一站一品”,為推動協商民主建設向縱深發(fā)展注入活力因子,。
搭建互融互促的新平臺,。按照黨委領導、政府支持,、政協搭臺,、各方參與、服務群眾的工作原則,,新區(qū)政協深入推進協商活動站建設規(guī)范化,、數字化、品牌化,,為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互融互促搭建了平臺,。“1”,,是在區(qū)級層面設立1個協商活動中心,,發(fā)揮其作為讀書學習、知情明政、與民協商,、為民服務,、團結合作、宣傳展示“六大平臺”的功能作用,?!?6”,是持續(xù)深化街鎮(zhèn)36個協商活動站建設,,將委員聯絡,、協商議事、政策宣講,、讀書交流等多種功能融于一體,,強調資源共享和規(guī)范化運作,不斷豐富委員下沉基層履職活動的載體和項目,?;谶@一實踐,努力實現“三個融合”,。實現協商主體的融合,,黨政領導、三級委員,、各界群眾,、相關部門等匯聚到“家門口”這個協商平臺,在更大范圍內激蕩智慧,、凝聚共識,。實現協商選題的融合,垃圾分類,、物業(yè)管理等涉及群眾利益的“小事”,,都可以納入協商計劃,有效補充政協協商“宏觀,、前瞻”的定位,。實現專業(yè)協商與利益調處的融合,基層協商更多的是利益調處,,而對一些專業(yè)問題的論證并不具備優(yōu)勢,,政協密集的智力資源可以有效補齊這一短板。
創(chuàng)新協商民主向基層延伸的新方式,。向基層延伸,,協商活動站推動政協重點工作提質增能。協商活動站籌備時,,針對基層反映的防疫物資短缺等問題,,新區(qū)政協發(fā)起“關愛逆行者”定向捐贈活動,,18多萬只口罩等物資一周內送達36個街鎮(zhèn)。各站同步開展“疫情防控與社區(qū)治理”首次協商活動,,委員報送信息數量約是同期3倍,,成為新區(qū)政協年度工作濃墨重彩的一筆。向基層延伸,,社情民意信息直報點打通基層協商“最后一公里”,。在全區(qū)1315個村居“家門口”服務站建立社情民意信息直報點,每一位委員都有對應聯系的村居,,做到信息報送直達,、辦理反饋直達、調研指導直達,,真正把政協履職延伸到鄉(xiāng)鎮(zhèn)街道,。向基層延伸,形成協商民主更強合力,。政協對口協商,、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等傳統協商形式引入“協商活動站”這一“協商力量”和“協商變量”,,協商更有活力,、視角更加廣闊、底氣更加深厚,。
暢通雙向發(fā)力的新渠道?!叭壩瘑T”為雙向發(fā)力賦能,。今年,按照上海市政協工作要求,,新區(qū)政協根據全國,、市政協委員自愿報名情況,按照專委會對口聯系的原則,,將96名全國,、市政協委員歸入26個政協委員街鎮(zhèn)協商活動站,串起“兩級政協,、三級委員”的履職鏈,,有效提升協商成效和協商能級,暢通雙向發(fā)力的新渠道,。委員讀書活動為雙向發(fā)力賦能,。新區(qū)政協把“崇尚學習、加強學習”的要求落到實處,,打造觀瀾論壇,、觀瀾讀書會等“觀瀾”品牌,,融學習交流、協商議政,、凝聚共識于一體,,形成“天天學、周周讀,、月月講,、季季推、年年論”長效機制,,為雙向發(fā)力提供有力支撐,。36個協商活動站均設立“書香苑”,經常舉辦“觀瀾”讀書活動,。
打造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的新陣地,。各協商活動站圍繞民生大事、關鍵小事,,找準切入點,、著力點,形成群眾出題,、政協選題,、委員解題的“微協商”模式。36個協商活動站形成36張年度工作計劃表,,委員結合自身工作和專業(yè)所長,,從“項目清單”中選擇項目,為街鎮(zhèn)解決一個個實實在在的困難提供思路和資源,。從“兩張網”“智慧小區(qū)”建設等城市治理難題,,到老舊小區(qū)加裝電梯等民生問題,特別是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要求,,各站組織委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協商為民辦實事”實踐活動,,有效助力社會治理水平提升。
(作者系上海市浦東新區(qū)政協主席)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協商 政協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