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資訊
一粥一茶助你祛濕
《醫(yī)原·濕氣論篇》中說:“人知避風寒,不知避濕,。能避風寒,,不能避濕者,,以風寒傷人顯而急,濕傷人隱而緩,。隱則莫見,,而受之也深;緩則不覺,,而發(fā)之也遲,。”意思是說,,大家都知道躲避風寒,,卻不知躲避濕氣的傷害,濕氣對身體的影響緩慢漸進,,不易覺察,,傷害卻巨大,難以消除,。
中醫(yī)祛濕的方法有多種,,關鍵原則是強健脾胃,溫陽補氣,。陽氣足了,濕氣就能化解,,脾胃功能好了,,水分的代謝能力也會正常。
外部環(huán)境僅僅是誘因,,體內環(huán)境太濕才是主因,。“諸濕腫滿,,皆屬于脾”,,中醫(yī)認為身體的濕邪是因為脾的運化功能出現(xiàn)問題,所以呵護好脾胃尤其重要,,不要吃損傷脾胃的食物比如涼拌食品,、冷飲、油膩食品,;喜歡暴飲暴食的人也得克制,,因為容易損傷脾胃。
日常生活最好減少暴露在潮濕環(huán)境中,,尤其對濕氣敏感的人,。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不要穿潮濕未干的衣服,洗完頭發(fā),、洗完澡,,盡量擦干、吹干身體,,另外被褥,、床品也要經(jīng)常晾曬,避免外部濕邪侵入,。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shù)都是懶動少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愿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引發(fā)一系列的濕病,。運動可以緩解壓力外,還可以促進身體器官代謝,,加速濕氣從汗液,、小便中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打球、太極拳,、八段錦等運動,,都是很好的方法。
中醫(yī)會運用芳香,、發(fā)汗及苦溫的食藥材來祛濕,。很多我們廚房中常見的食材,都可以起到祛濕功效,。比如蔥,、姜、蒜等,??梢試L試在家里煮一碗熱辣辣的姜湯,將體內的濕氣逼散出來,,待到全身發(fā)過汗以后,,病癥就會有所緩解,這個辦法同樣適用于淋雨后預防感冒,。
但在祛濕的方法中,,人們常常犯下3種錯,,導致怎么祛濕濕氣也祛不了。
對食材的誤解,。比如紅豆薏米粥,。真正有祛濕消腫作用的,不是紅豆,,而是赤小豆,。因為只有赤小豆含有足量幫助人體排出濕氣的皂草甙物質,紅小豆效果則差些,。其次薏米屬于淡滲利濕藥,,可以祛濕,但性偏涼,,對于脾虛特別是脾胃虛寒的人,,如果光用生薏米就會損傷脾胃,而脾是負責運化水濕的,,脾傷了,,濕氣更加排不出,越祛濕反而身體越濕,。所以,,煮之前可以將生薏米用小火炒到金黃色,把寒性減去,,就能避免對脾胃的損傷,。如果覺得麻煩,可以直接買炒薏米,。
祛濕的同時,,忽視健脾。中醫(yī)認為:脾主運化,,既能運化水谷又能運化水濕。而脾喜燥而惡濕,,若脾陽振奮,,脾臟健運,運化水濕功能正常,,濕邪就不易產生,。因此祛濕切勿忘記健脾,而脾虛又分幾種類型,,每種類型健脾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未辨不同性質的濕。濕邪從來不孤軍奮戰(zhàn),,總是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濕與寒在一起叫寒濕,,與熱在一起叫濕熱,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濕,,與風在一起叫風濕,。因此要想更有效地祛濕,還得根據(jù)濕的不同兼雜,,決定祛濕的方法,。目前冬末春初,寒氣和濕氣很盛,,所以大家要注意的是祛寒濕,。
濕氣非常普遍,且因濕邪黏滯的特性,,很難祛除,。有的人吃了很久的祛濕藥或湯,還是無法消除濕氣,,于是就放棄了祛濕,。正確祛濕,找準方法很重要,,方法對了,,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推薦大家兩款食療方助你祛濕:
黨參白術茯苓粥,。材料:黨參20g,,白術20g,茯苓20g,,大米50g,。(2人份)做法:將黨參、白術,、茯苓一同放入鍋中,,加清水煮沸后,文火熬成粥,,加入適量的鹽調味即可,。適合脾虛夾濕人群,常見表現(xiàn)倦怠乏力,,大便溏稀,,食欲減退,神疲懶言,,食后腹脹,,脘腹隱痛,遇勞而發(fā),,口淡不渴,,面色萎黃,,排便無力,舌淡或伴齒痕,、苔薄白,。以上三者搭配服用可以起到健脾祛濕的作用,適合脾虛夾濕人群日常調理服用,。
陳皮普洱茶,。材料:陳皮5g,適量普洱,。(1人份)做法:開水沖泡飲用,。適合痰濕人群,常見表現(xiàn)面部皮膚油脂較多,,多汗且黏,,胸悶,痰多,,口黏膩或甜,,舌淡紅,舌苔膩,。
(廣東省中醫(yī)院主任醫(yī)師 黃穗平)
編輯:何方
關鍵詞:祛濕 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