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技>資訊
以科學家精神照亮創(chuàng)新路
——科學家代表談新時代科技使命
在11月17日的國新辦中外記者見面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青藏高原研究所名譽所長姚檀棟,中國科學院院士,、數(shù)學與系統(tǒng)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袁亞湘,,中國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霍守亮,北京大學工學院研究員,、北京大學教授郭少軍4位科學家代表圍繞“弘揚科學家精神 肩負新時代科技使命”與記者進行交流座談,。
不畏艱難 勇攀高峰
“以前去青藏高原科考,我們就坐在貨車后廂里,?!弊鳛榈诙吻嗖乜瓶缄犼犻L,姚檀棟回想起首次參與高原科考的經(jīng)歷講到,,“那時候根本不講究人貨分離,,有車坐就不錯?!?/p>
艱苦不僅體現(xiàn)在坐“敞篷車”,,不便的交通也使得科研時間被拉長。姚檀棟說,,前往科研地點經(jīng)常需要花費一個多星期,,但如果司機不愿走,科研團隊便寸步難行,。
長時間艱苦的高原考察并沒有讓他停下腳步,。對姚檀棟來說,縱然困難重重,,青藏高原所蘊含的科研資源與價值對他仍有巨大吸引力,,使他在青藏高原研究中不斷前行。
隨著時代發(fā)展,,科考手段,、設備與方法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近期考察三江源時,姚檀棟一行人借助直升機,,短短8分鐘就實現(xiàn)海拔2000米的跨越,,高效完成科學考察。
“國家實力的提升給予科研更多可能性,?!币μ礂澅硎荆咝录夹g對科學研究具有促進作用,,二者結(jié)合將使得科學研究更具效率,。
抱有好奇 甘為人梯
“歷史上一些顛覆性、革命性課題多與基礎研究有關,?!痹瑏喯嬲J為,相對應用研究,,基礎研究過程更漫長,,這就需要耐住性子,甘于寂寞,。
“基礎研究在完成之前,,事先并不知道結(jié)果是什么,沒有好奇心就很難堅持,?!痹瑏喯姹硎荆鳛槿说奶煨?,好奇心是基礎研究最原始的動力,,因此要始終抱有好奇心。
當前,,科技領域國際競爭白熱化,,“卡脖子”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袁亞湘認為,,很多“卡脖子”的技術歸根到底是基礎研究,,這就需要更多科研力量參與其中。
在袁亞湘看來,,青年科學家是科技創(chuàng)新的未來,,應該弘揚甘為人梯、獎掖后學的精神,,多鼓勵青年科學研究者,,讓他們在科學研究中始終抱有好奇心,實現(xiàn)在重大科學技術領域的突破與進步,。
傳承精神 勇于擔當
作為“80后”青年科學家代表,,郭少軍與霍守亮均表現(xiàn)出對老一輩科學家的敬意,。
“在我科研生涯中,我的導師對我影響很深,?!敝v到科學家精神,,郭少軍首先談起90多歲的導師,,“雖如此高齡,他依舊每天堅持工作至少12個小時,,經(jīng)常凌晨才結(jié)束工作,。”
受老一輩科學家的影響,,郭少軍讓自己始終保持長時間的科研工作,。他認為,規(guī)律工作能夠保證科學研究的延續(xù)性,。
“國家所需要的,,就是我所要擔當?shù)摹,!眲偖厴I(yè)時,,霍守亮便參與到了環(huán)境基準研究的工作中,但當時該項工作在國內(nèi)是一個比較冷門的研究領域,,工作難度很大,。但他沒有害怕,而是從零開始,,邊學邊做,。
后來在新的項目中,遇到缺乏數(shù)據(jù)時,,他便帶著學生用3年時間,,收集100多個平臺的基礎數(shù)據(jù);遇到交叉學科時,,他就踏踏實實學領域外的知識,。
“科學研究就是這樣,要一個一個問題地解決,?!泵鎸щy,霍守亮始終沒有選擇退卻,,而是穩(wěn)扎穩(wěn)打,,實現(xiàn)突破。
據(jù)新華社電 記者彭韻佳 沐鐵城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科學家 精神 科學研究 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