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首席思念官” 每個人都終將面臨的命運
艾略特說,,4月是殘忍的季節(jié),,中國人以自己的方式體認到這一點,。清明節(jié)是悲傷的季節(jié),,也是人們和逝去的親友進行交流的時刻,。通過每年一次的掃墓儀式,,活著的人不得不思考關(guān)于死亡的問題,。
死亡只對活著的人有意義,。千百年來,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們都在試圖理解和消化親人的離世帶來的震撼和悲傷,。它首先是一個“表達”的難題。人們會為了死亡而哭泣,,這是因為語言在這個時候已經(jīng)無能為力,。
英國作家朱利安·巴恩斯在妻子去世后,就很怕別人問他這個問題,。有一次他碰到一個剛果籍的郵遞員,,這人只能講法語,之前老給他們家投遞信件,,在巴恩斯妻子去世前一兩年負責(zé)別的區(qū)域了,。這位郵遞員和他寒暄,然后問道:“夫人可好,?”這對巴恩斯來說是一個艱難的時刻,,他不得不用法語回答:“夫人去世了?!彼w會到用法語表達妻子去世這一事實的悲痛,。
還有一次是深夜打出租車,快到家的時候,,司機很自然地,、由衷地問了一句:“您妻子,一定睡著了吧,?”一陣噎人的靜默后,,巴恩斯給出了唯一能找到的回答:“希望如此?!?/p>
巴恩斯摯愛自己的妻子帕特·凱伐納,。除了“夫妻”這一層關(guān)系,凱伐納還是巴恩斯很多作品的促成者和見證者,,身為一個著名的出版經(jīng)紀(jì)人,凱伐納和巴恩斯一起參加各種活動,,也擁有很多共同的朋友,。2008年,凱伐納因病去世,,巴恩斯陷入了悲痛之中,,4年之后,他寫了一本《生命的層級》(中文版由譯林出版社于2019年8月出版),,來追憶自己的妻子,。
凱伐納從查出患病到去世,,只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巴恩斯每天奔波于醫(yī)院和家之間,。相當(dāng)長時間,,他都無法接受妻子已經(jīng)去世的事實。他對死亡的定義是這樣的:“在某個節(jié)點,,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其中一人遲早會被命運奪走,而被奪走的總是大于原先的總和,?!边@在數(shù)學(xué)上不正確,但是在感情上卻是成立的,。
如何從妻子去世的悲痛中走出來,,是巴恩斯面臨的主要問題。當(dāng)然,,這是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以一種冷漠的、也必然招致他反感的方式提出的“問題”,。他并不想從這一悲痛中走出來,,事實上,他對死亡的思考,,最深刻的地方就在這里:你有多愛她,,失去她帶來的悲痛就會越沉重,人應(yīng)該“享受”“品味”這種悲痛,,并且以這樣的姿態(tài)來度過余生,。
巴恩斯提出了一個“首席思念官”的概念。妻子去世后,,他的職務(wù)就是“首席思念官”,,這是使命,也是愛她的方式,。如果妻子曾經(jīng)活過,,那就一定還活在他的心中?!盁o論動與靜,,我都在思念她”。
作為一個“使命”,,巴恩斯大概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首先是充滿憤怒,沒辦法理解妻子去世后的世界,,也無法和兩人共同的朋友相處,。巴恩斯希望,,朋友們能夠正常地、坦然地談?wù)撈拮拥娜ナ?,但是朋友們卻因為怕他難過,,避而不談。甚至是當(dāng)他主動提及自己妻子的時候,,朋友們還是躲閃,,這讓他憤怒不已。他發(fā)現(xiàn),,盡管妻子已經(jīng)不在,,但是他仍然在按照兩人一起的方式思考和生活。過去,,他曾經(jīng)假設(shè)遇到不幸之后,,自己會通過徒步法國的方式來“走出不幸”,但是在不幸真的來臨時,,他卻只能每天苦苦地待在家里,,靠看電視直播的球賽來打發(fā)時間。
接下來,,是克服自殺的可能性,。他一度想象日本武士那樣切腹自殺,來追尋妻子的腳步,。但是,,他也知道,死亡就是死亡,,兩人永遠不可能再見,,也不會有另一個世界。最終,,他發(fā)現(xiàn)每天思考自殺,,有助于擺脫自殺。
“首席思念官”的第三個階段,,是和妻子對話,。不是比喻意義上的,而是真的向妻子訴說,。跟她講他正在做的事,,一邊開車一邊向她指出一路的景致,而且還會說出她的回應(yīng),。他甚至能看到她的揶揄?;貞?yīng)她的揶揄,,簡短的“討論”之后,,在做家務(wù)的時候也感到灼灼生輝。他會想到妻子一定嫌棄浴室地墊“丟人現(xiàn)眼”,,然后就把它扔掉——最終,,巴恩斯又可以走出家門,參加一些公共活動了,。他無法從妻子死亡的悲痛中“走出”,,但是已經(jīng)可以從家門走出,可以“正常生活”,,因為他確信那是她也希望的,。
《生命的層級》一共講了三個故事,只有第三個才是巴恩斯本人的,。前面的故事還講了人類歷史上早期乘坐熱氣球飛行的故事,。他們向往能夠脫離地球引力,因為飛行在天上,,就是“真正的自由”,。這是三個彼此無關(guān)的故事,但卻也有某種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我們該如何看待生命,,如何看待生命的價值,,又該如何面對愛人去世帶來的“深度之失”?
當(dāng)然,,答案是沒有的,。事實上,一個死亡,,永遠無法幫助別人擺脫另一個死亡帶來的痛苦,。可以說,,每一個死亡都是獨一無二的,。“首席思念官”的稱號,,看上去像是打趣,,但在本質(zhì)上卻是真正的沉重。在人生的某個階段,,我們的每個人都必將面臨“最重要的人”的去世,。人必須學(xué)會和親友的死亡相處,學(xué)會把它當(dāng)成是某種必然,,真正擔(dān)負起自己“首席思念官”的使命,。
即將到來的這個清明節(jié),對中國人來說無疑是最特別的,。因為防疫需要,,大多數(shù)地方都取消了掃墓活動,,人們不得不點開墓園的公號,或者聽一段音樂,,閱讀一本書,,來懷想親人。這是全新的體驗,,或許也促使我們換一個角度來思考死亡,。
死亡是人類永遠無法破解、無法克服的,,但是人們可以用思念來與之對抗,。馬爾克斯的傳記叫《活著為了講述》,其實活著也是為了思念,,或者說,,講述也是為了思念。
張豐 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輯:楊嵐
關(guān)鍵詞:妻子 巴恩 恩斯 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