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陜西博物館“線上云游”對接“實地看展” 民眾“花式刷館”
中新網西安3月26日電 (張一辰 黨田野)“疫情期間我們在網上推出了一些參觀項目,,比如數字博物館和推送資料圖片,、短片,。目前在人流量不大的情況下,,我們依然采取線上線下展覽的形式,,方便民眾進行游覽,?!标兾鳉v史博物館后勤保障處處長王長纓近日表示,。
隨著疫情防控工作的推進,截至目前,,陜西共有包括陜西歷史博物館,、西安碑林博物館、漢景帝陽陵博物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在內的38家博物館,、紀念館和25家文物類景區(qū)陸續(xù)恢復對外開放。
近年來,,隨著民眾精神文化需求與文化消費意愿不斷提升,,“博物館熱”“文博熱”應運而生。陜西作為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重要發(fā)祥地之一,其歷史文化積淀深厚,,當地眾多博物館成為游客所喜愛的文化“打卡”地,。
為滿足民眾在疫情期間的文化需求,“閉館不閉展”成為中國多地文博機構的“共識”,,于是“云看展”也成為民眾“打開”歷史的重要途徑之一,。
西安市民張馳認為,線上云游博物館,,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阻隔,,省去了排隊的煩惱,通過數字技術,,觀眾可多角度觀賞文物細節(jié),,在線查閱文物相關的歷史背景,更適合歷史愛好者,。
王長纓表示,,線下參觀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游客能夠近距離感知與欣賞中華文化的魅力,,容易產生共鳴,,體驗感更好。
西安碑林博物館一直受到書法愛好者的青睞,,此次重新開放,,每日參觀限額為1000人次。記者在博物館內看到,,游客在石碑前駐足游覽,、拍照,不時有工作人員對公共區(qū)域進行消殺作業(yè),。
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專家王曉勇表示,,疫情期間,,線上展覽、直播成為民眾游覽博物館的主要方式,。隨著多地文博機構恢復開放,,博物館應以“云刷館”為契機,通過完善技術支持,、豐富展示內容等方式使線上模式逐漸常態(tài)化,。同時,也應加強場館智能化建設,,從而令“線上云游”與“線下觀展”有效對接,,為民眾提供更好的參觀體驗。(完)
編輯:楊嵐
關鍵詞:博物館 民眾 陜西